今日点睛 | 复苏的希望,防控疫情的担忧 西安文旅如何迎接这个“五一”假日

今年的“五一”将连休5天,这是中国自2008年调整节假日放假方案后“五一”首次放假5天,也是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5天假期。

日前,携程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旅游搜索量增长300%,其中,西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西安文旅会迎来全面复苏吗?面对国外疫情蔓延势态又有哪些担忧?需要做好哪些防范?文旅产业在后疫情时期的机遇如何把握?


被寄予厚望的“五一”

西安成热门旅游地

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五一”劳动节放假: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今年“五一”连休5天,这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来的首次!


“五一”历来是文旅消费的重要节点。2018年“五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共同发布的疫情后旅游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疫情能够完全被控制,有近一半(43%)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20年3~6月选择出行旅游,而选择在5月旅游的比例高达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


在线旅游平台方面,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五一”产品的搜索量上周环比增长已超过70%,“五一”酒店预售搜索量环比增长也达到两成以上。数据显示,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300%。根据预测,“五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有西安、三亚、上海、厦门、安吉、重庆、成都等。


通过对用户搜索及预订特征的分析,“五一”国内旅行市场呈现三大趋势:旅游人次有望达到近期新高,并出现今年首个旅游高峰;中短途、省内游继续复苏,旅游企业“保供应”加速市场回暖;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安心游”“预约游”将成“五一”出游的“关键词”。


疫情阴云仍在

那些让人担忧的数字和现象


清明假期,黄山风景区游客爆满2万人扎堆,引发不少人对黄山防疫工作的担心。假期期间,一段“黄山景区现场拥挤不堪”的视频更是冲上了热搜。从视频中看,几乎就是人挤人,更别提有什么“社交间隔”。有游客直言,两个小时才走了不到1公里。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葛旭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网络热搜的黄山风景区人流量大的事件非常抱歉,“让安徽人民失望了”。


同是旅游热点的西湖景区,在清明假期期间也开启了“人从众”模式,当日统计数据显示,这个清明小长假,收费公园第二天接待客流量6.22万人次。网友发的一些照片、视频等也显示,西湖白堤、断桥、锦带桥等景点到处都是游客,湖面上船只也是密密麻麻,有的游客抱怨“人太多、太挤,都感觉憋的不行了”。


为此,新华网还发社评:黄山景区又见“人挤人”,确实心大,但不全是游客“心大”,也是景区管理部门“心大”。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不能总是让人捏一把冷汗!


据携程发布的《2020清明小长假复苏报告》,在这个清明假期旅游行业正进一步复苏,西安位列出游最热的前十大城市。无论是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景区门票、租车自驾还是周边游等,相比3月均呈现出不错的上涨态势,清明假期,某种角度上检验了各景区等相关文旅单位前期预案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应变处置工作。尽管看到行业得以复苏的积极一面,但从结果上看,部分景区的工作是难以让人放心的。


除了国内的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6日7时04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0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逾13万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曾表示,新冠肺炎正在迅速蔓延,致死率是2009年H1N1流感的10倍,而且在人群密集环境,如养老院中更易传播。有些国家的病例每三四天就会翻一倍。


高层决策 稳步推进

危机中寻找转机


3月2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会,出台《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22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从长久平安的美好寓意出发,西安推出全新的“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围绕打造“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化旅游新品牌,西安还将策划推出“共长安”“乐长安”“享长安”三大主题活动。


面对持续的疫情,西安市提出大力发展西安文旅“宅经济”,将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电子竞技为重点,打造附加值高、创造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以加快旅游景区智慧化、酒店(民宿)品质化建设,旅行社转型升级,增强旅游承载力。加速“文旅+科技”“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教育”等融合发展,把业态创新作为加快西安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4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低风险地区坚持“逐步、适当放开”原则,凡是涉及人群聚集性的活动,应当在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的基础上审慎开放,减少集中聚集风险。对于娱乐、休闲等集中密闭场所,审慎开放。


4月9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对文化旅游、餐饮及空间密闭且人员集中的场所,通过预约、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员密度。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强调“安心游”,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星级旅游饭店和A级旅游景区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印发了《陕西省旅游业恢复发展预案》,明确八大重点工作,涉及旅游宣传、智慧旅游、文创研发、旅游惠民、旅游培训等多个方面助力文旅产业恢复发展。


《预案》指出,各级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做好旅游企业的坚强后盾,要按照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做好在旅游领域内的落地实施工作,帮助涉旅企业迅速渡过难关,推进陕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 预约限流

复产与防控继续两手抓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清明到五一,假期从3天增至5天,将有效刺激更多旅客选择3天以上多日游、过夜游。因此,今年五一假期出现“补偿性消费”的概率较大。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西安的各大景区也都积极做着准备,从新的旅游产品宣传,到景区的各项服务提质增效,都围绕着后疫情时期的市场新的需求展开。


西安城墙景区免费对外开放将持续至5月底,“五一”小长假势必迎来一波游客热潮,为了防控疫情需要,景区推出网上预约的服务管理,游客需提前在“城墙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每日限定在1万人。游客预约成功后,持本人预约二维码、西安市个人电子识别码才可登城墙游玩。


大唐芙蓉园从2月底恢复开园,一直对外免费开放,“五一”小长假期间免费政策还将持续,除了票务预约服务,景区对内外环境还采取了全方位消毒防疫措施,并明确了系列应急预案。市民和游客参观时须做好有效防护,配合景区的管理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景区开放数量将创新高。截至4月9日,恢复开园并可通过网络预约的景区数量超过3500家,包括155家5A级景区。


目前,2000多条带有“安心游”标签的跟团线路已上线,并承诺:团队车辆使用前每日至少消毒1次;司机、导服、所有团队客人行程开始前需通过体温检测;司机、导服行中全程佩戴口罩;随车配备客用消毒用品及测温工具;行中团餐实现分餐制,或提供公筷。


同时,景区“在线预约制”受到更多游客关注。为此,携程面向全国景区发出倡议,包括: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分时游览制”;呼吁旅游者“无预约,不旅游”,形成提前预约、预订门票、错峰游览的习惯。


事实证明,这重要那重要,啥都没有安全最重要。中国旅游研究院景区研究主管战冬梅认为,当前输入性风险仍然较大,在景区“防控型复工”新阶段,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文旅业复工需坚持“有序”“可控”。


针对“五一”假期,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旅行社将在保证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组织旅游团队,尽量避免去散客可能扎堆的热门景区及室内景点,多开发一些新的玩法和旅游元素分散游客。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建议,中高端文旅场所应避免因降价、免票造成人员聚集风险;大众文旅场所例如公园、绿地等,应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开放、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居民需求。“景区不仅对游客规模要做到可预测、可控,更要注重全流程、系统性可控。目的地应通过多举措落实游客从客源地如何抵达、抵达后如何分流、景区内外如何安置等具体问题。”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建议,统一组织发放文旅消费券,并在疫情结束后以一个有仪式感的大型文化活动作为“发令枪”重启市场,恢复行业活力,将对国民旅游消费的刺激大有裨益。他同时呼吁,切忌在市场恢复后大打“价格战”、推出“低价游”产品,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