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徐渭潇洒轻松泼墨十几分钟,一花一叶,却能震撼人心500年

徐渭《写生卷》

前言:

嘉德秋拍:徐渭《写生卷》1.27亿元成交,创其作品拍卖记录,泼墨大写意十几分钟,究竟徐渭的画为什么这么值钱?徐渭是中国大写意的开山鼻祖,生前坎坷,落魄,命运悲惨异常,数度自杀未遂,精神错乱,杀妻入狱,受尽各种磨难。他以书画宣泄他愤世嫉俗的情怀,宣泄胸中的不平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人生经历也只有梵高和他有得一拼,被后人戏称为“中国的梵高”,他艺术上的创造精神,也为后世所敬仰而继承。他身后接踵出现了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划时代的大师。徐渭大师地下有灵,很难想象他自己的画这么值钱。


明朝(1368——1644)在近三百年历史中,绘画在宋,元基础上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明代江浙地区的绘画活动非常繁盛,初期,以职业画家为主的浙派绘画特别受到社会的欣赏和重视。宫廷绘画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得到发展,美化宫廷和供皇室欣赏的山水花鸟画。

春游晚归图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的文人画继承元代的文人画传统蔚然成风,并迎合社会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雅俗共赏,形成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明代后期文人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徐渭,陈淳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尤为突出。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绘画见解影响到清代,直至现代。

明代宫廷绘画

明朝前期的统治者利用绘画歌功颂德。褒扬功勋及装饰宫廷,社会上的画家被征召入宫,主要是职业画师,其中“浙派”画师占有很大的比重。“浙派”和明宫廷绘画风格又有密切关系。明初宫廷绘画创作以人物画为主,图绘帝王肖像,颂扬皇帝礼贤下士,臣子忠心报国。

宣德皇帝朱瞻基对绘画十分重视,并擅画人物花鸟,有时作画赐给臣下。有《苦瓜松鼠图》《诸葛武侯图》《花下狸奴图》等作品流传至今,他还与宫廷画家一同评鉴书画,是明代皇帝中绘画修养水平较高者。明代宫廷绘画亦以永乐至弘治朝为最盛。

林良,吕纪,边景昭,孙隆的花鸟画

明代是花鸟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宫廷绘画中卓有成效就并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也是花鸟画,重要画家有林良,吕纪,边景昭,孙隆等人。

林良,广东南海人,供职内廷,专注于花鸟,能工能写,工细者不求繁饰,写意者善以水墨健笔挥洒,有时吸收草书笔法作画,自然又沉稳。严谨,形神俱足,他擅于画鹰,有空中盘旋者,有兀立者。代表作有《双鹰图》《山茶白羽图》。林良的花鸟是继宋梁楷画法之后的又一发展,对明后期写意花鸟的流行具有开创地位。

双鹰图


吕纪,浙江宁波人,擅花鸟,亦能作山水人物,官锦衣指挥,初学边文进,又临习唐宋名画,始以工致富丽的花鸟见称,善于抓取不同季节中最具有特色的花鸟景物,富有情致地加以表现,生动艳丽而有法度,花卉欣欣向荣,富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残荷鹰鹭图》,用笔粗简但不失法度,显示他在水墨写意方面的技巧成就。

残荷鹰鹭图


林良,吕纪,边景昭,孙隆将马远,夏圭的水墨技巧带入花鸟画中,打破了工笔和写意的界限,丰富了花鸟表现方法,予明代中后期花鸟画发展以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所起的开拓作用不可忽视。

戴进,吴伟与浙派

戴进,浙江钱塘人,得家传,精于山水,人物,道释,肖像及花鸟,广泛继承前代名家技巧,特别是马远,夏圭的画风,章法严谨,境界开阔,笔墨劲健有力。

戴进画艺卓绝却遭遇坎坷,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仍以高旷的襟怀而品格处世,精进不已,艺术名噪一时,成浙派中的开山大师及领军人物,代表作有《风雨归舟图》《春游晚归图》《春山积翠图》《金台送别图》《仿燕文贵山水图》,戴进的道释人物也非常出色,传世有《钟馗雪夜出游图》《禅宗六祖图》。

风雨归舟图


禅宗六祖图


吴伟,江夏人,祖上书香官宦门第,聪敏好学,才华出众,被授锦衣百户,待诏等。初学戴进,后画风转为粗简雄伟,用笔奔放而有气势,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他的传世作品中人物画占相当大的比重,题材涉及道释神佛历史传说及仕女等方面。特别爱表现高人逸士悠闲超然的形象和心境,如《踏雪寻梅》《松风高士》《武陵春图》《歌舞图》《铁笛图》等山水取法马远,夏圭,更趋向粗简,其中融入元人笔墨,旦构图多变化,如《溪山渔艇图

》画家综合宋元笔墨技巧于一体,恣纵而不失法度,奔放而不狂野,整个画面洋溢着生活气息。吴伟画风虽出戴进,且更粗犷豪放,挥洒自如,有自家面目。

踏雪寻梅


武陵春图


苏州地区吴门早期的画家王绂,夏昶,杜琼,刘钰等

王绂,永乐时官至中书舍人,晚年隐居家乡九龙山,工诗文,胸富丘壑,还以擅画水墨竹石著称,被誉为“国朝第一手”,笔下的墨竹,有的竹竿坚挺,竹叶茂密,有的仅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有的绢秀工致,有的纵横潇洒,显示出相当高的造诣。



夏昶(1388——1470)昆山人,以善书受到永乐皇帝的欣赏,官至太常寺卿。退休后以诗画自娱,画竹师法王绂,用笔遒劲中含有情趣,所画竹枝生动地表现风晴雨露的姿貌,墨色苍润,浓淡合宜,名驰域外,当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传世作品有《半窗晴翠图》《夏玉秋声图》等


杜琼,刘钰等明前期吴门画家

杜琼,吴县人,隐居不仕,以授徒及卖画自给,家有不满一亩的小圃,他栽花种竹,怡然自乐。能诗文,擅画山水,宗法董源,王蒙等,作画多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画风清润。传世有《友松图》及《南村别墅图》。

南村别墅图


刘钰(1410——1472)长洲人,能诗,曾任刑部主事,为官清正。50后返乡里,于居处筑小园林,寄情诗画,怡然自得。山水承董,巨,近法吴镇,王蒙等人,笔墨繁密,画风苍润,境界幽深。有《烟水微茫图》《清白轩图》传世,刘钰与沈周的父辈交谊甚笃,对沈周绘画的成长也起着指导和影响作用。

烟水微茫图


王绂,夏昶都曾一度在京城为官,其画颇有时誉。杜琼等则是蛰居苏州不涉官场的文人,他们在家乡过着潇散的生活。杜琼,刘钰还都曾指导沈周作画,对吴派绘画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他们成了吴派先驱。

陈淳,徐渭和水墨写意花卉画

明中叶以来,文人士大夫绘画内容除了山水外,花卉兰竹也是常见的题材,特别是水墨写意花卉有了较明显的发展,明四家中沈周就擅长写意花卉,文征明以画兰著称,唐寅的写意花鸟挺秀潇洒,落笔不俗。而陈淳,徐渭的相继出现更将水墨写意花卉艺术推向新的水平。

陈淳(1482——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父辈与沈周,文征明等书画名流有着较为密切的交谊,富于收藏,陈淳是文征明弟子,但不死守师法,而是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加以发展,同时也从吴中各家中吸取借鉴,特别是沈周的写意花卉对他有着更大的启迪作用。能诗善文,又长于草书,擅长画山水花卉,早年以元人为宗,中年吸收米家父子及高克恭画法,水墨淋漓,风格清远雅致,陈淳的花卉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和前代有明显变化,题材上表现习见的花木,如梧桐,窗前的芭蕉,秋葵,假山旁的丛竹,古梅,几上案头的幽兰和水仙,更以水墨意笔写出,造型生动,妙于剪裁,一花半叶,疏斜历乱,淡墨挥洒,不求浓妆艳饰,用笔活泼洒脱,富于表现力,生动自然而神形俱足,朴素优雅而毫无富贵气,借此反映超然绝尘的人格和理想。


他善于打破时空限制,集四季花卉于一卷之中,以折枝取势,信手点染

,且一花一题,诗,书,画相得益彰,扩展了文人花卉画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技巧。陈淳的花卉画从半工半写,小写意过渡到大写意,为吴门画派的花卉画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在泼墨写意的发展中起继往开来的作用。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山阴人。出身官宦之家,善诗词文学,却屡试不第,以教书谋生。人生坎坷穷困而不得志,晚年回山阴,靠卖书画及课徒度日,却在贫困中死去。

徐渭性格狂放倔强,愤世嫉俗,恃才傲物,豪爽而不拘于礼法,怀才不遇,经历了种种痛苦和磨难,他才华横溢,在戏曲,文学,书画均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草草行笔,泼辣狂放,如疾风骤雨,笔墨间饱含其强烈感情和个性,不求修饰而鲜明传神。他画的葡萄,石榴,芭蕉,荷花等都别具一格,把水墨大写意花卉推向新的高峰。传世作品有《杂花图》《墨葡萄图》《荷蟹图》等。


徐渭才华横溢,书如其人,倔强而气象奇伟,行笔如天马行空,在明代文坛上别具一格,先以诗文得名,主张文艺创作要自然而有真实情感,提倡“本色”反对矫揉造作和摹仿,他的题画诗也常借物讽喻,发抒内心的不平。


陈淳徐渭潇洒轻松泼墨十几分钟,一花一叶,震撼人心500年。陈淳徐渭在花鸟画上的重大贡献是,一反以前以形写神,而是抓住对象的精神,进入“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以表现鲜明的个人主观感受,从形象,笔墨到题诗都充满感情色彩,对八大,石涛,扬州八怪都影响很大。

结语:

嘉靖三十七年,徐渭37岁,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只能靠研习王阳明心学为乐。后人总结了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婚姻,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牢狱,八试不中,九番自杀,十堪嗟叹”!极为精确,终其一生,坎坷的命,耀眼的才,黑暗的路,不屈的心。徐渭能与命运抗争的,也许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带给了他光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