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已逝焉归来,严歌苓的你触摸了我和陆犯焉识到底有些遗憾

《芳华》上映了,毁誉参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芳华不是80、90后的青春,而是60、70后的回忆,很难得看到电影院里一对对老夫妻,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呼朋伴友走进电影院观看一部影片。

很早就知道黄轩,这部电影里他的表现一如他一贯的水准,正如冯小刚所说,他的身上有那个年代的气质,也有好人刘峰的干净、纯粹、善良的气质。

同样是上个年代的故事,同样是男主经历了从人人敬仰到人人喊打、女主经历了半世坎坷、发疯的过程,同样是涉及了敏感的题材,严歌苓的《你触摸了我》与《陆犯焉识》有相通之处,无论是冯小刚的芳华,还是张艺谋的归来,其实与小说要表达的已经相离甚远。

单从名字来说,《芳华》的小说名为《你触摸了我》,刘峰的故事其实是从他触摸了林丁丁才开始的,这是一起悲剧,也是那个禁欲主义时代下的悲剧。而幸好有一丝温情,刘峰的善良真正触摸到了何小萍的灵魂,善良的人才能识别善良的灵魂,就仿佛寒冬里的一片绿叶照亮了何小萍的人生。以这样的名字来命名其实颇有深意,但是冯小刚要表现的却是一代人的芳华,缅怀一代人的青春,当刘峰与何小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救死扶伤时,一群文工团的演员们在醉生梦死,真是莫大的讽刺。如果这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那这青春也未免太过残酷。

在读过《陆犯焉识》之后才知道被张艺谋拍成了《归来》,对于这本书的记忆以及陆焉识的印象,又浮现出来渐渐清晰。《归来》没有引起我非看不可的欲望,只是因为从名字来看全片的高潮应该是在陆焉识从西北流放二十年后回到上海的时光,这场归来时陆焉识的归来,对冯婉喻来说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等待。

从男主人公来说,刘峰是文工团的活雷锋,有了问题第一时间找刘峰,他是团里的标兵,受领导器重。他在战友心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林丁丁自然根本不会把他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医生、干事能抱,刘峰就不能抱,这是那个时代奇怪的逻辑。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明明可以得到进修的机会却为了爱情轻易放弃,他是那个时代的个例,还是群体中普通的一员?电影没有描述太多。幸运的是,刘峰有女主人公痴情的爱,他其实还是幸运的。

而陆焉识,是旧上海一个大户人家的贵族子弟,精通多国语言,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父亲去世后,继母恩娘为了巩固自己在陆氏家族的地位将自己的侄女冯婉喻嫁给陆焉识,这场没有爱情的婚姻被当作筹码各取所需,恩娘得以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陆焉识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回国后一连串的打击毁掉了他作为文人的自尊心和羞耻感。自古有这种说法:“刑不上大夫”,大概这就是古代官场对文人的最大尊重。而陆焉识在流放大西北荒漠的那二十年里,自尊与优越感早已被践踏的生了铁锈,这样的人早已被所有人遗弃了。往日才华横溢、倜傥不羁的上海大户人家出身的贵族子弟,也不过是个人人唾弃的阶下囚,逃狱犯。他的儿子,他的女儿以他为耻,这对他的前半生来说绝对是个讽刺。

从女主人公来说,何小萍和婉瑜都有发疯的结局,何小萍觉得刘峰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她配不上他,只因为何小萍认识到了刘峰善良、高贵的灵魂。何小萍无疑是自卑,而且存在自我受虐现象,她的发疯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反抗,不愿再看到那个冷酷、残忍的真实世界。而陆焉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富帅,在婉喻的眼里他更是她的神,她的偶像。但是在那个时代其他人眼里,陆焉识就是个冥顽不灵的书生,不通人情世故。动乱的年代,百无一用是书生,当他卑躬屈膝地央求那些素日里他所不齿的人只为保住自己的祖宅时,恩娘也对陆焉识产生了轻视,她发现让她引以为傲的那个陆焉识在那一刻居然连保护家产的能力都没有。他,不过,是个破落书生罢了。在恩娘的眼里,他的伟岸形象坍塌了。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一步步开始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唯一能拯救他的,只有婉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一个救命稻草,让他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会抛弃他,但是婉喻不会。在婉喻失忆的日子里,逃狱的陆焉识跟着她坐车,走路,逛街,看着她的一颦一笑,那样的幸福是以前的陆焉识所不曾感受到的。但遗憾的是,婉喻也不记得站在面前的这个陆焉识了,她只记得她记忆中的那个陆焉识,她的等待或许在明天就戛然而止,或许直到走到生命尽头都在陆焉识的身边,等待着永不会归来的陆焉识。

其实这样的结局,对于陆焉识、刘峰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好的结局。一念之间是苍凉,一念之间是繁华。所幸,陆焉识有婉喻陪着,刘峰有何小萍陪着,所幸,婉喻忘记了所有的苦,只记得她记忆中那个甜蜜的陆焉识。而刘峰与何小萍也将在余生的时光里互相取暖,忘记那些芳华与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