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低效会议毁了你的效率

今天和大家聊聊“开会”。

从工作到现在,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下百场,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开会而开会,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还浪费时间。

我把这些会议统称为“低效会议”。

低效会议的危害就不细说了,职场上的各位一定都有痛苦领悟。什么正经事5分钟开个会2小时,白天全开会晚上才做事,插科打诨戏谑发呆就是不讲正题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低效会议现象。

我深受其害多年,所以今天集中爆发一下。但我不吐槽不抱怨,单就这个现象,聊一些提升开会效率的方法,希望对正在开会或准备开会或打死也不想去开会的你,有一点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的文章围绕职场会议中最多的一种会议:讨论型会议,来进行分享。所以像那种只用听话不用议论的会议(例如领导宣布重要信息),我们就不说了。

下面进入正文。

如何避免低效会议?4条心得,我一一来分享:

一、明确会议主题

99%的无效会议,都是因为主题不明。就好像你开头方向就走错了,下面所有的讨论都是浪费时间。

好的会议主题有一个重要特征,聚焦。

既不要总结概括,更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在一件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进行讨论。

什么叫泛泛而谈?“公司5年战略规划”,“3年长期发展”,这种主题不可能通过一次会议就得出答案。相反这种会议容易让大家没有边界地进行讨论,反而浪费时间。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拆分。

即,把这些大而空的主题,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主题,然后分多次会议来讨论。

比如“公司5年战略规划”,就可以拆分如下:

1. 产品研发战略。

2. 市场营销战略。

3. 渠道铺设战略。

4. 人才建设战略。

拆分之后还可以再拆分,比如“产品研发战略”就可以分成:

1. 消费者趋势变迁研究。

2. 新产品研发方向探讨。

3. 研发预算规划。

会议主题越具体,参会人员就会越聚焦。

记住,不要为了开会而开会。开会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的问题。

那么如何保证会议过程中大家都能按照主题进行讨论呢?

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把会议主题用超大加粗字体写在会议室的黑板上。

什么?没有黑板?那就打在PPT里然后投影出来,时刻让所有人都看到。

简洁,高效,不逼逼。

二、选对参会人员

开会绝不是人越多越好。

很多人觉得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是一种高效产出思路的好方法。但实际情况却是人越多,能想出的好点子越少。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开会人数超过8人会议效率就会直线下降。最佳人数是5-7人。

人太少,意见不充分,思路不开阔;人太多,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就被压缩,最终导致一些人开始偷懒,并寄希望于其他人的发言。

《乌合之众》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一旦到了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这话放在“开会”上再适合不过。

会议上一旦出现一个喜欢表达自我的“意见领袖”,且先不论他说的正确与否,很多人下意识就会被他的思路带着走,并懒于思考。

即使有少数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因为“沉默大多数”的存在,放弃对自我观点的捍卫,去换取那份表面上的和平。且参会人数越多,这种和平的意义就显得越重要,甚至超过了会议目的本身。

比如很多公司喜欢由老板拉着大家开大会。这时如果碰到一个喜欢发言的老板,那基本上就是他的独角戏。

如果会议目的是宣布信息或分配任务,那尚可理解。但如果开会是为了讨论问题,那简直就是灾难。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没有人敢公开反对老板的意见。对于老板而言,这同样也是一个危害,因为没人敢冒死谏言,也就不可能有逆耳忠言。

这种会开到最后,很容易演变成“派系站队”,从而偏离了最初的目的。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会议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