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委屈而不能反抗,没有发展却不敢辞职,那是因为承担不起风险

职场中经常看到有些人不断跳槽,越跳槽待遇越好,有的人辞职创业自己当老板,很快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也有些人庸庸碌碌,在一个地方经营多年都得不到发展,却始终不见其改变,这时候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他们没有追求,得过且过,逆来顺受。其实眼见未必为实,你没有走进他们,你可能没有真正了解他们。

小张小时候家境不好,跌跌撞撞通过亲戚的资助才读完了大学。之后通过校招进入一家企业,虽然工作总不如意,工资在同学当中也处于下等水平,却总不敢离职,一直从20岁出头的小鲜肉干成了奔四的油腻大叔,期间虽然有过几次工作变动,但都是领导安排,被动接受,很少有自己主动接受挑战的勇气。

小张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五百多块,虽然顶着大学生的名头,却每天只能干些打扫卫生的杂活,眼看着毫无出路,一起来的同学纷纷辞职,他却丝毫不敢流露出离职的念头。偶尔有几次忍无可忍,家里也总是打来电话劝说:离职后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家里负担不起他的生活开销,让他再忍忍吧。结果好不容易升起的火苗又被浇灭,忍辱负重的蹉跎掉了自己最好的岁月。

其实像小张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他们没有任何资源,今天不工作明天就有可能饿肚子。好多人上有老,下有小,一个月没有收入有可能连住的房子都要被银行收走,全家人只能露宿街头。所以他们不敢反抗,不敢辞职,不敢改变,因为他们没有资本,没有资源,承担不起风险。

资本和资源是一个人能够得到发展的基础所在,如果你想离职了,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种能力有可能来自于你的家庭,也有可能来自于你自己的储蓄。即使在离职前你已经找好了下家,也要考虑承担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再次离职的风险。当然很多人提出学习改变命运,学习的确能改变命运,但首先也要有能够真正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不单是指时间,我们日常看到的书本和视频,通过旁观得来的东西有可能都是纸上谈兵,理想化的东西,我们没有处在真实的环境,对内在的东西并不了解,所以可能并不具备实战的能力,所以也请千万不要对自己学来的东西盲目自信。

那么是否寒门难出贵子,没有资源的人就没有出路了,其实那也未必。经济学中讲机会成本,我们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要考虑好机会成本,比如说我想换个行业,那么我会失去什么,我又能得到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古人讲:“三思而后行。”因为没有资本,所以需要想清楚了再去做。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能够增加自己的现有收入,比如在工作之余学着去做自媒体,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分出一部分做投资等等。人生挣第一桶金很难,但有了第一桶金,再挣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就容易了很多。虽然我们的基础不如别人,但只要多付出汗水,多想多做,总有翻盘的机会。雷军不是说过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