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港珠澳大桥之后,270亿的超级工程——甬舟铁路尘埃落定!

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我国迎来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工程——甬舟铁路。日前,浙江发改委发布此项目的可研批复,此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国桥梁、隧道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甬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项目建设相关的重点内容包括:

主要建设内容 线路西起宁波东站,经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至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及本岛,终于定海区白泉镇,线路全长77.004公里,其中新建线路长70.739公里,利用既有线长6.265公里,右线绕行段长4.082公里。全线新建桥梁33座全长27.764公里,隧道17座全长35.246公里,沿线设邱隘(接轨站)、北仑西、金塘、马岙、舟山共5座车站,其中新建4座,另改造宁波东站和云龙站,舟山站设动车存车场。西堠门、桃夭门、富翅门3座大桥与公路合建。


西堠门桥梁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4.6米。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米,困难3000米,局部线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局部困难地段25‰。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2级。其他技术标准原则上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270.03亿元(其中公铁合建部分,暂按铁路公路各50%计列),静态投资244.18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0.94亿元,机车车辆购置费4.8亿元,铺底流动资金0.11亿元。公铁合建段公路部分资金由舟山市政府负责筹措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另行报批。

建设工期 6年

海底隧道比港珠澳大桥长近10公里

宁波至舟山铁路之所以备受关注,亮点就在于全长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其中海底盾构段长10.87公里),这将成为中国最长的高速铁路海底隧道,也将成为又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同港珠澳大桥一样,全长77公里的甬舟铁路主体工程也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并将在这两个领域更进一步刷新世界之最:全长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高铁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门特大桥,将成为世界同类项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大桥。

两者有所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桥越海隧道全长6.7公里,属于沉管公路隧道,而甬舟铁路金塘水域铁路盾构隧道,全长达到10.87公里,意味着全线的七分之一都将沉在东海海底。

世界级难度的技术攻关水平

该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国桥梁、隧道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7.8公斤压力,隧道开挖的每一米,都将伴随着世界级难度的技术攻关。

地质条件差

国内已建的广深港狮子洋隧道,是中国第一条海底高铁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大陆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这些隧道海中段均位于岩层,而甬舟铁路隧道海中段位于岩土复合地层,国内尚无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经验。

水压超高

业内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埋入40多米海底,相当于要顶住近10层楼深的海水压力,甬舟铁路金塘盾构隧道最大埋深达到78米,承受的海水压力更高。曾因高水压创造当时大直径盾构隧道纪录的南京长江隧道,一个指甲盖面积大小的隧道就要承受6.5公斤水压力,而金塘隧道同等面积要承受7.8公斤压力。

防灾救援难度大

金塘隧道采用单洞设计,海中段约9公里,无法设置直通地面出入口,这就对隧道内防灾救援设计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海中对接难度大

在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还将碰到海中对接难度大、复合地层高水压长距离掘进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技术难题都是世界级的。



这条越海桥隧工程技术难度极大的铁路——甬舟铁路正式建成后,将成为又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和中国地标。

转自: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