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芜?你信吗?不管粮价高低,山东农民都不会让土地荒芜的

可能你不相信,但这却是真的!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不管粮食价格是高是低如何变化,土地永远没有荒芜的时候。

你可以到我们齐鲁大地看一看,只要是允许开垦的地方,乱石岗也能变良田,不毛之地也会成沧海桑田。

为什么不管粮价高低,山东农民都不会让土地荒芜呢?

一、充分认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

耕地,即田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面积的比例是三山六水一分田,人口众多,田地之少,粮食是我国最紧缺的资源,永远没有多余的时候。尤其在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在日趋减少,保耕地就是保饭碗,所以国家对耕地实行了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广大农民也深知,家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有了田地才能生产出粮食,粮食之于人就象空气和水,有了粮食才有生的希望。因此,广大山东人民认识到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生产粮食的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遗余力地把现有的耕地保护好、耕种好,不管粮食价格如何,任尔东西南北风,也不管是旱涝冰泡和霜冻。

二、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世代传承。

工农商学兵,社会有分工。各司其职守大业,国泰民安享福祉。

有人说,种地累、种地苦、粮价低、效益差,说句实在话这也是真的。农民种地,天经地义,守着土地,就要产生效益。种地产粮是大自然的恩赐,虽说“粒粒皆辛苦”,但不付出、不辛苦将一粒也没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天上掉馅饼只能是黄梁美梦!天下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粮食,什么职业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农民和农业。只要耕地在,农民农业就在。耕地种粮是永远消失不了的行业,那怕粮食再不值钱。

有人说,务工经商总比在家守着二亩地强,这也是真的。在农村,不是人人都能务工经商,也不是务工经商就一定比种地强。农村劳动力也会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合理的分工、合理的去向。不管怎样,地总是有人种,种粮总会有收益。也正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才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才出现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实现了规模种植效益。就是年老体弱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也通过承包零散土地实现了种粮食应有的收成。

更何况,现在的农业国家高度重视,各种恵农补贴层岀不穷,种粮的农民也都享受到了应有的补助。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里永远要装有中国的土地生产的粮食,相信国家调动种粮积极性、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还将进一步加大,土地荒芜的现象不会大面积出现,作为农民也是不会允许土地荒芜的。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思想在农民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诚然,在农村,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确实存在着一些土地被闲置荒芜的情况,但这些土地真的是没有主人了吗?是真心实意想把土地闲置着吗?明眼人一看便知,只是荒芜土地的主人另有企图罢了。

所以,由于粮价低导致农村田块荒芜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你能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