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寨河镇“六模式”分类管理农村党员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光山县寨河镇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贫困党员、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和病弱党员六个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定向施策,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内生动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责任式”管理在职党员。对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村社(区)干部中的党员,教育培训上,重点突出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管理方式上,根据在职党员所担任的职务,围绕村级事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并向村民作出公开承诺。

“设岗式”管理无职党员。对不担任任何职务的党员,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党员自愿、支部推荐、群众监督的原则,结合其自身特点设岗定责,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等10个岗位,引导无职党员做出公开承诺,认领“公益岗位”。

“帮扶式”管理困难党员。对生活上存在困难的贫困党员,推荐其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证其掌握1-2门致富技能。同时,安排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与其结对帮扶,通过精神扶志、物质帮困和技能帮扶,提高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能力。

“跟踪式”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跟踪管理,利用微信等平台告知支部近期主要工作。支部班子成员建立“一对一”包联机制,签订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承诺书,对较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党支部进行跟踪联系,确保每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带动式”管理老年党员。动员60周岁以上老党员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参与村务监督、培养中青年党员等工作,鼓励老党员为村级事务和邻里和谐再作贡献。年轻党员采取“一对一”帮学方式,定期自觉到各自结对的老党员家中进行帮学。

“送学式”管理病弱党员。针对年老体弱等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党支部以送学上门为主,采取“一对一”送学和走访慰问等方式,体现党内关怀,动员病弱党员为村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践行党员使命和担当。(王朋 蔡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