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296年。是一个建国时间比较长,传位皇帝比较少的王朝,清朝的皇帝都比较勤政而且没有荒淫无道的暴虐皇帝。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结束。

1583年,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女真各部。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类似现在的新疆建设兵团)。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起兵抗击明朝。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找个和明朝开战的理由),誓师伐明。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北。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开始向中原的明朝帝国发起毁灭性的打击。到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设立台湾府。清军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占领中国大陆。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有效的发展了农业经济,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第一次确定了我国和外国的国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并对新疆、西藏实行了党政统治。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1723年雍正帝登基,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隔年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塞北疆界。1729年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分二路于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最后于和通泊之战战败。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

1735年弘历继位,即乾隆帝。这位皇帝真不咋地,但是自己称自己是十全老人。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英国为了打开清朝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51年于广西金田起义,联和天地会、三合会北伐(太平天国)。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安南)主权爆发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西逃,慈禧认为此祸乃义和团引起,遂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最终义和团运动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虽然,清朝后期和西方列强较量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