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

近几天来,“罗志祥周扬青”事件 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众说纷纭,纷纷对罗志祥口诛笔伐。再对比一下不久前“抖音买入李小璐”事件,就会得出很简单的结论:

中国社会对男性出轨相对包容,女性基本很难被原谅。这背后的原因今天我们先不讨论。咱们就来聊一聊「出轨」这件事。

出轨是当代婚姻关系的普遍现状?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因为出轨(身体或精神)而导致感情或婚姻破裂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出轨,在当代婚姻关系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甚至因其太过普遍而习以为常。

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如先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数据怎么说。

美国生物人类学家、金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海伦·费舍尔博士曾在《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中精准剖析了人类情爱行为的进化,书中提到,人类常常会对伴侣不忠,全世界男女的婚外性行为都十分普遍。

《金赛性学报告》中曾透露,在抽样调查的6427名男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丈夫曾背叛妻子;而在6972名已婚、离异和寡居的美国女性当中,有26%的人在40岁以前有过婚外性行为。

位于芝加哥的国家舆情调查中心公布,约25%的美国男性与14%的美国女性在婚姻存续期间有过「外遇」。其他关于美国已婚夫妻的研究显示,已婚男女一生中曾有过一次婚外情的比例分别是20%~40%和20%~25%。另有研究发现,有30%~50%的美国已婚男女存在偷情行为。

那么在中国关于「出轨」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

在性学家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四次对中国人的性行为、性观念、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就包含了婚外性行为的详细数据。

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男性出轨率从11.8%变成了34.0%, 女性出轨率也从4.1%变成了13.4%。这也意味着大约每3个丈夫和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轨。

那种变化再没有人比那些真实经历过伴侣出轨的姑娘们体会得更深刻、更痛彻心扉了,甚至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绝望:伴侣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不幸的是,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那些出轨过的人,真的有可能继续出轨。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一旦出轨过一次,就更有可能会再犯下一次。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曾经在一段感情中有过出轨情况的人,在下一段感情中再次出轨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4倍。

伴侣出轨的原因

可能导致伴侣出轨的原因有很多:觉得自己遇到真爱了、享受偷情刺激的感觉、想摆脱现有的婚姻关系、满足自己在家里没有获得的欲望、追求更契合的性生活、报复出轨的伴侣、妻子孕期或生理期自己的生理需求无法满足等,这里咱们只从心理和生理方面讨论最常见的几种原因。

对婚姻的满意度影响出轨选择

当一对情侣选择走入婚姻殿堂,大概没有人会怀疑当时当刻他们对彼此的爱意和忠诚,但可惜生活中除了浪漫爱情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家长里短的琐碎,多少人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磕磕绊绊的消磨中,将深爱的人变成了「睡在隔壁的兄弟」。

而且很多伴侣选择走入婚姻可能也不全是因为爱情,年纪到了、大家都结婚了、一个人太孤单等都可能是促使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这样的婚姻质量可想而知,即使不乏先婚后爱将生活过得蜜里调油的伴侣。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思想更独立、更开放,也更注重三观契合、志趣相投和自我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缺乏沟通、没能互相尊重或者出现性生活不和谐等问题,都会影响婚姻的满意度。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夫妻对于自己的婚姻的满意程度在不断地下降,对婚姻非常满意的人已经从 2000年的74%减少到2015年的53%。对婚姻不满意的夫妻则在缓慢而持续地增加,从 4.5%增加到9.9%,如果换算为绝对数,那么在当今中国,至少有三千万对夫妻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出轨率增加的原因。

原生家庭影响出轨倾向

童年时和父母关系亲近的男女,长大后也更容易与伴侣建立稳定和谐的亲密关系,而童年时与父母关系疏远的男女,可能倾向于对自己的伴侣没那么忠诚。

具备某些基因的人更容易出轨

出轨的人,婚姻就一定不幸福吗?还真未必,有研究报告显示,出轨的人当中,有56%的男人和34%的女人评价自己的婚姻「很幸福」或「十分幸福」。

这些婚姻幸福的人为什么要出轨呢?对此,海伦·费舍尔博士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出轨之所以频发,背后可能有生物学原理支撑。

为了了解某些基因是否影响人类的结对行为,科学家对552名已婚或与伴侣同居至少5年的瑞典男性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具有后叶加压素感受体某种基因的男人,在回答「伴侣配对指数」问卷时得分很低——这份问卷旨在测量对配偶依恋程度。

此外,分数的高低取决于基因数量的多少。拥有两条这种基因的男人,在答卷时得分是最低的;拥有一条基因的人,更善于表达爱慕之情;不具有这种基因的人,对伴侣的忠诚度最高。

喜新厌旧:柯立芝效应和布鲁斯效应

在生物学及心理学中,柯立芝效应是指比起已经交配过的异性,动物的雄性(以及少数情况的雌性)对于新出现的异性具有更高的交配意愿。柯立芝效应在演化上的意义是可刺激雄性与更多雌性交配,进而产生更多子代。

与此相对应的是布鲁斯效应,即当有新的雄性出现时,雌性中断孕期并偏好与新雄性交配的行为。

科学家最初用大白鼠进行实验发现了柯立芝效应,但这样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白鼠身上,人类男性在性交后会经历身寸精的不应期,无法马上和同一个女性再次发生性行为,但如果面对不同的女性,他们的不应期时间会缩短甚至彻底消失。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姑娘想问:「照你这样说,岂不是有些人天生注定要出轨,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出轨虽然频发且顽固,但也不是人人都会出轨,而且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感,能够尽量克服纯粹的动物本能,内心坚守底线,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社会道德和伤害伴侣的事情。

但假如不幸遇见伴侣出轨怎么办?你可以选择「且行且珍惜」,也可以像斯黛拉那样快刀斩乱麻,但无论怎么选择,最重要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以不损害自己的安全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