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嫁的女子为什么被称为黄花闺女,原来是位公主发明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里面,花木兰胜仗归家,脱下战袍。梳妆打扮。这个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就是古代的一种化妆方法,用黄色的纸剪成各种形状贴在额头,或者用黄色花粉之类的贴在额头上。传说中,这个化妆方式,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发明的。《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

上官婉儿

据考证,这个寿阳公主,应该指的是刘裕的嫡女“会稽公主”刘兴弟,她是刘裕结发妻子臧爱亲(刘裕称帝后,追封她为皇后,也没有立其他女人为皇后)所生。正月初七的一天,公主和宫女嬉戏,累了就躺在含章殿休息。一阵微风吹过来,树上的梅花纷纷落下,偏偏就有那么几朵,落在了公主的额头上。梅花在她的额头留下淡淡的痕迹,擦不掉,但是公主却显得更加娇媚。

皇后看着觉得很美,就让她留着。三天之后,用水洗才没有了。后来,寿阳公主就常常摘梅花贴在自己的额头上。宫女们觉得很美,就纷纷效仿。这个,就被称为“梅花妆”。皇宫中流行的东西,民间纷纷追捧,所以,“梅花妆”就成了风潮。

但是,梅花只有冬天才有,那怎么办呢?爱美的女性是不缺乏让自己变美的方法的,她们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梅花的花粉是黄色的)做成粉料,涂在额头上。除了粉料,她们还用各种东西染成黄色,剪成各种形状,在额头,脸颊,嘴角,但凡哪里漂亮就贴哪里。这个妆容,就被叫做“花黄”或者“额花”。

《国家宝藏》

这个故事,也就是民间传说。首先,这里的寿阳公主,应该就是会稽公主。可是,刘裕登基的时候,他的妻子臧爱亲已经死了十二年,宫中根本没有皇后。其次,《木兰辞》是北朝的民歌,里面木兰就已经“对镜贴花黄”了,说明这个时候,“花黄”就已经在民间流行,说明贴黄花应该是在东晋之前就有了。刘裕是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的。(《木兰辞》的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一般说是北魏讨伐柔然,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产生于北朝后期,那么就要晚与刘宋。)

贴花黄的一般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女子出嫁后,就要改变妆容。加上古代,“黄花”指的是菊花,而菊花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古人用来比如人品高洁。后来,有人把“花黄”倒过来变成“黄花”,构成“黄花闺女”这个词语,专门指没有出嫁的女子,也就是处女。现在,很多女子没有出嫁已经有性行为,也不能成为黄花闺女。

《国家宝藏》

其实,“梅花妆”还有一个传说,是跟上官婉儿有关的。上官婉儿十四岁因为才思敏捷,被武则天留在身边。不过,有一次,上官婉儿违逆了武则天(有说是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调谑,有说是她参与发动政变),额头便刺伤。于是,她就在额头刺了一朵红梅,结果,更加楚楚动人。宫女们纷纷效仿,民间也流行起来。

虽然,宋元之后,梅花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黄花闺女”却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