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钗正出之地竟是姑苏?这三个祖籍姑苏的女子身份最特殊!

  题:十二钗正出之地竟是姑苏?这三个祖籍姑苏的女子身份最特殊!

  《红楼梦》故事里,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还专门花重金采买戏班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并聘了教习。负责此事的人是贾蔷,原文中,贾蔷回说:

  “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

  有意思的是,大观园在京都,这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偏偏是从大老远的姑苏采买的,而小戏子的人数不多不少恰恰是十二之数,与十二金钗之数相同。

  《红楼梦》故事里,这十二个戏子到了荣国府,住的地方也着实蹊跷,竟是薛家曾经在贾府寄住过的梨香院。作者为何安排十二个戏子在此教演女戏?这又是一个问题!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介绍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本贯姑苏人氏一句处,评书人脂砚斋特地作批,道:“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

  看来,长安大都是作者的障眼法,姑苏才是故事发生的真正地点,所谓“真事隐”。而说到甄士隐的祖籍之地,原文中写道: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最有趣的是,脂砚斋偏偏又在此处作批,道: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红楼梦》故事里,关于通灵宝玉的来历,作者又说:癞头和尚与跛足道士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而一番攀谈之后,癞头和尚与跛足道士最终应承下来,答应携带通灵宝玉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却有了贾宝玉在长安大都衔玉而生的故事。

  可见,在红楼世界中,这长安大都、金陵、姑苏,本无区别,就好似金陵十二钗中,竟然包含了祖籍姑苏的林黛玉、妙玉、甄英莲三人,合称“姑苏三美”。

  回到最初的问题:小戏子为何由姑苏采买?自然是因为姑苏才是十二钗正出之地!

  最后,荣国府遣散戏子,离开大观园的便是与贾宝玉名字相关的宝官玉官,与贾蔷有情的龄官,死去的是菂官。

  “蔷”是红,“菂”是莲子,贾宝玉是林家的红玉,林黛玉是芙蓉花神,作者不过是在暗示朱家的覆灭!这大概便是“梨香院”三个字的伏笔所在!

  《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不但派人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还从姑苏请了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此人便是妙玉。

  妙玉是法名,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最后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自此,“姑苏三美”到齐!

  这三个人,命运都不好,黛玉年幼时期,先没了母亲,不久又没了父亲,成了孤儿;甄英莲更是从小就被拐卖,不记得父母家乡;妙玉出场时,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是娘胎里带病,甄英莲是娘胎里带来的眉心一点朱砂痣,妙玉也是天生的多病。

  这一篇《红楼梦》,本是以通灵宝玉口气写下,作为天下至坚的“玉”,是无人不爱的,却也是特殊的,黛玉与妙玉,自然不是寻常身份。

  姜子曾经说过,林黛玉是崇祯,贾宝玉是崇祯之玉,贾政是崇祯之政,荣国府代表崇祯朝;妙玉谐音“庙宇”,拆字为“少女玉”,即“闺阁女儿”与“玉”,是宗庙社稷的意思!

  至于改名香菱的甄英莲,她的父亲是甄士隐,脂砚斋批语暗示甄家是羲皇上人(姑苏的伏笔在此),又说甄士隐故事“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可见作者写的是清风明月史,葫芦庙即“风属性”的宁国府,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便是(南明)甄家。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