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独立,先学会和他保持距离

独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能够独立的处理自己的事,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能顺着孩子发展不管,因为家长要给孩子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他们帮助。那么妈妈该如何把握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呢?

1.当拉近与孩子距离的时候

妈妈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个小游戏跟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拉近与孩子之间距离。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的陪同的,当孩子学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走,护着孩子,保证孩子安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保护着的,同时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虽然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你说什么,但是在此过程中,你与孩子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你

家长陪在孩子身边长大是件好事,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孩子也有可能对家长产生过度的依赖,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为上的。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

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