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生最強新規鬧得沸沸揚揚,未來眉山學區房物業更受追捧?

這段時間,社會上最熱議的話題非《2020四川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莫屬,它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對新冠疫情的關注。這是四川教育招生考試的一大改革。

通知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公民同招、免試入學、小升初搖號、不辦復讀班、不跨界招生這些新規定。什麼意思?通俗點說就是,以後要想到成都、綿陽等地教育發展的地區上學的更難了。通知一經發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同時也讓沉寂許久的學區房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從古至今,這些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想改變人生,最大的希望非教育莫屬,尤其是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莘莘學子來說,教育曾經一度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教育,從大的方面講,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強,才有國家強,任何一個高度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首先是教育強國。

同樣,一個家庭,教育也承擔了未來的走向。多少老百姓可以不買房,可以不吃肉,甚至砸鍋賣鐵,也會竭盡所能把孩子送到好一點的學校,接受好一點的教育,讓他能出人頭地。

然而,近年來,隨著教育產業化,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開始進入教育領域,導致一些公立學校的老師被高薪挖走、好的學生被各種條件誘惑走,公立學校變得越來越難,留優秀的老師難,招優秀的學生更難。

同樣,在城鄉之間,也存在這個矛盾,就是如今很多農村學校根本招收不到學生或者一個班上只有10多個甚至幾個學生,城裡各個學校不得承受人數暴滿的壓力。

老百姓渴望教育公平,渴望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這些年,黨和政府做了不懈努力,在落後地方和偏遠農村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收效並不樂觀。許多地方硬件設施上來了,但學生仍然很少,師資力量也不夠,優秀教師始終要往發達地方跑,往教育強市跑。人往高處走,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2)

為了體現教育公平,全國部分地方,都出了四川類似的通知,四川各市州,也出了類似的通知。核心內容就是公民同招、免試入學、小升初搖號、不辦復讀班、不招界招生。

最新的通知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行統一管理,實行同步報名、同步錄取。招生計劃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學校建設控制規模審批,保持學校適宜規模,嚴控超大規模學校招生計劃,化解“大校額”。探索建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九年一貫“直升制度”,構建“監管有法可依、辦學有章可循、評價有據可考”的監管體系。要建設統一的市(州)或縣級招生報名錄取平臺,統一實施報名登記、電腦隨機派位、公佈錄取結果等。

通知還提出,要規範招生方式管理。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普通高中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組織實施,所有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具有就讀地連續三年初中學籍的畢業生以及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可在就讀地和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和招生錄取。國家和省批准的海空軍青少年航空實驗班、民族班按現行規定執行。所有公辦、民辦學校的招生錄取均以學生中考成績為依據,一律不得舉行自主招生考試,一律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

(3)

其中,最受人關注的非規範招生管理方式這條莫屬。因為,高中階段直接關係到今後要上的大學,關係到未來出路,所以此前不少優秀的眉山學子,在初中畢業以後不少都選擇到成都、綿陽這些教育發展的地區入學。

也有人說,具有就讀地連續三年初中學籍的畢業生以及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可在就讀地和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和招生錄取,大不了,娃娃要讀書了,提前到成都、綿陽來找份事做,買個房子就行了。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魄力和經濟實力這樣做。

去外地上學的條件越來越苛刻,意味著未來越來越多眉山學子將留在本地上學,而選擇一個住房片區,就讀一所好的中小學成為了不少家長關注的點,學區房也再次重回人們視線。

學區房會不會掀起眉山樓市新一輪的搶購熱潮呢?熟悉眉山樓市的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年來,隨著眉山教育的發展,全市在各個片區修建了蘇轍小學、蘇轍中學、齊通路小學、齊通路中學、蘇洵小學、蘇洵中學等一大批中小學,在新學校的籌建中,也選調了原來部分老學校的師資,教育資源越來均衡。而目前新修建的項目周邊幾乎都能就近找到方便入學的學校,所以長遠來看,並不存在學區房競爭激烈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