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鹭全球度冬族群数达4864只 保育关键在鱼塭

环保信息中心记者 廖静蕙报导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虽吃紧,但黑面琵鹭全球同步调查,未因此减少热情!2020年“黑面琵鹭全球同步普查”于1月17至19日如期完成,香港观鸟会8日发布全球普查结果。今年全球黑琵度冬族群数共4864只,再创历年新高;全球超过半数的黑面琵鹭于台湾度冬,数字也达新高共有2785只,占全球度冬族群总数57.4%。

今年黑琵普查数据,比去(2019)年增加了388只、8.7%;除了来台度冬的黑琵族群数增加,日本及中国的度冬纪录也显著上升,显示今年整体族群趋势都有增加;不过,后海湾(包括香港及深圳)、澳门及越南红河的数量却明显下降。香港观鸟会提醒,全球黑面琵鹭栖息地面临的威胁仍未稍减,保育仍须加紧脚步。

黑面琵鹭是最能代表台湾在全球保育角色的物种,也是西南沿岸泥滩湿地指标物种。近年因湿地鱼塭架设光电板,

2020全球黑琵普查结果。资料来源:香港观鸟会

黑琵全球同步调查各国分布饼图。资料来源:香港观鸟会

台湾西南沿海 稳坐黑琵全球重要栖地

中华野鸟学会表示,今冬台湾黑面琵鹭同步普查结果突破新纪录,全台共调查到2785只,相较去年增加378只、较2014年成长超过1000只,黑面琵鹭度冬族群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稳定成长中,其中台南共调查到1839只,占全台调查数66%,主要集中于七股、四草地区,稳坐重要栖息环境宝座。

其次为嘉义县550只,集中于布袋和鳌鼓湿地;高雄市241只,主要位在茄萣、永安湿地及高屏溪口。云林县近年来数量持续上升,102只,较去年数量增加近一倍,主要集中在成龙、椬梧湿地。

宜兰县与金门县维持稳定的小族群,今年两地各皆记录到24只,宜兰县主要集中于竹安,金门县则集中在慈湖与陵水湖。

全球与台湾度冬黑琵族群数量历年消长。资料来源:中华鸟会

2020全台黑琵调查成果。资料来源:中华鸟会

鱼塭生态是保育关键 台湾绿能发展应兼顾湿地生态

对于香港、澳门族群数量下降,香港观鸟会认为,后海湾的湿地环境恶化,黑面琵鹭的食物减少以及大湾区城市发展持续,沿岸环境由泥滩湿地变为城市,适合黑面琵鹭的泥滩栖地减少有关。另从台湾、中国经验得知,鱼塭生态是黑琵保育关键,维持鱼塭的运作有助保育全球濒危的黑面琵鹭。

台湾度冬黑琵数量看似大好,在国际黑琵保育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全球黑面琵鹭最重要的度冬地西南沿海地区,正面临湿地及鱼塭架设光电的潜在危机。

中华鸟会表示,黑面琵鹭是重要的湿地生态指标,虽绿能发展为发展趋势,但须以兼顾生态及环境永续为原则;在规划台南市整体绿能发展区位时,应秉持国际称羡我国的资讯公开透明原则,清楚说明绿能发展原则与区位规画,不伤害甚至改善黑琵赖以为生的各类重要湿地栖地。

中华鸟会、地球公民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等民间团体,即针对在北门、七股的四个新渔电共生案发表声明,针对审查中的“渔电共生”四案场,要求兼顾黑面琵鹭及水鸟栖地,使光电、农业与生态共存共荣;在缺乏整体区位评估,草率将光电设置在不对的地方,可能对生态栖地破坏减损,伤害政府推动能源转型的形象及信誉。

台湾鱼塭与度冬水鸟共生的景象,是保育关键。摄影:吕翊维,中华鸟会提供

全球黑面琵鹭同步调查动员近200位鸟友,120个点位同步进行。图为香港观鸟会志工训练。图片来源:香港观鸟会

黑面琵鹭全球同步普查自1994年起首次举行至今,于隆冬时北至日本南至菲律宾等地区同步进行年度普查,至今调查覆盖全球超过120个地点,动员近200位湿地观鸟者、保育工作者、研究员、鸟类学家、保护区职员等。综合过去20多年的数据,显示黑面琵鹭的数目正持续及稳定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