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钟领域,我们处于什么位置

了解机器人,就关注“南阳机器人”……


引言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突破了星地单光子时间传递、高速率星地双向异步激光时间应答器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

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国家级实验室。在现代通信、导航定位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地位凸显。

卫星搭载的原子钟分为铷原子钟、氢原子钟和銫原子钟三种,主要应用于导航系统。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GLONASS、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均采用铷原子钟和被动型氢原子钟相结合的授时方式。

2018年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装载了我国研制的一台高精度铷钟和一台星载氢钟,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2月份,科学家们造出一台使用铝离子的原子钟,其精度可以达到37亿年,误差也不会超过1秒。成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原子钟。


了解机器人,就关注“南阳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