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乡村教育新挑战

15年到18年,在一所山村学校代课。那是云南一个很典型的山村学校,四面环山,道路崎岖,村子很大,人口分散,出产单一。一个字,穷。

穷,是很多故事的源头。

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两个班,再加一个学前班,总得有六百多左右的学生,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当时我们班算是人数最少的班级,五十个学生。接近三十个是留守儿童。有些是父亲或母亲监护,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有些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哥哥姐姐监护。每一年或者几年见一次父母。

小孩子调皮,打打闹闹,总能给你弄出一点事情。三年,六个学期,有些学生的家长,从未见过。每年新学期开学,见得最多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七十岁的老人,头发花白,拄着棍子,牵着尚不能上学的小孙子小孙女,满脚的泥泞带着稍大点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来学校报名。不识字的没有手机的,甚至要为了报名所需的材料(一年级的孩子报名需要材料)一次又一次的来回跑。

孩子是调皮的但是他们更加敏感,当时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将他寄养在外婆家,打架斗殴,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不交作业。惹到比他强的,他威胁人家,他心脏动过手术,别惹他。惹到比他弱的,几下就给人弄哭。我很无奈的叫来家长。他外婆很快就来了,见面就给孩子几下。我赶紧上前拉住,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他的外婆跟我说,这个孩子,每天回家就给他妈妈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不让他打,就偷偷的打。孩子是寄养在他们这里的,他们也不好过多的管教这孩子。

这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他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行为的时候,监护人却不好管教这孩子。这回答是颠覆我的人身观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其行为习惯影响最深的人,可是很多留守儿童却从一开始就缺失了这份教育。

这是一个极度的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的舅舅家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母亲生下他之后就走了,父亲不管事,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养大这个舅舅家的孩子,更多的金钱来自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把他寄养在外婆家,每个月给他外婆钱,而他的外婆就这样跟舅舅家的孩子说,爷爷奶奶养他不容易,如果没有姑姑家的孩子寄养在家里,没有姑姑的钱,爷爷奶奶也不能把他养大。当着外孙的面,作为外婆说这样的话。我是无法理解的。他极度的没有安全感,回到家偷偷的给他的母亲打电话,无论外婆说什么,他都不愿意听。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件。农村很多地方是重男轻女的,孙子和外孙的区别也很明显,这些细微的差别老人已经习惯了,言谈举止中不经意间带出蛛丝马迹,就足以在小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藏下不为人知的阴影,这阴影将来会发生什么质变,谁也不知道,但是叛逆,无理,破坏在最初已经初见端倪,只是很多都掩藏在了少年的无知无畏和胡闹之下,让人很容易忽略。

第二个孩子,他的父亲常年不在家,不管事,母亲离家而去,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暑假孩子的母亲会将他接到身边一段时间,这是个不幸却也不算悲惨的孩子。孩子很聪明,但是很贪玩。常年不交作业,除非你守着他做,不然别想他在作业本上写一个字。每次,孩子的奶奶都会拎着棍子来学校给老师。孩子的奶奶说,他们不识字,孩子回家说作业写完了,他们也不知道是真写完还是没写完。这个孩子不惹事,不打架,就是放着聪明的头脑,拿着不如人意的成绩混着日子。这样的学生是最普遍的存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回家不要说辅导作业,连最基本的完成作业都做不到。作业对错由老师负责纠正,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撒谎逃避的习惯。但是三年的经历告诉我,这件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山里的孩子,启蒙晚,基础差,条件差,如果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知道将来他们拿什么跟人家竞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其一生的生命当中,是真的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人能提供你大量的金钱去查缺补漏,没有强有力的背景和资源让你挥霍慢慢的学习适应社会的残酷。只能靠着良好的习惯不屈的意志一点一点努力打拼自己的天下。

第三个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护。他们家是属于离学校最远的那批学生,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冬天,每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晚上稍微在路上耽搁一会儿,回到家就天黑了(学校是没有住宿条件的,现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最开始,他的母亲在家,即便偶尔不完成作业,却也是每天安安稳稳的到学校上课,后来他母亲出去打工,由他的爷爷奶奶监护之后,三天两头跟着他哥哥逃学。那段时间,每天他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都要打电话询问他的行踪,如果没在学校,就要打电话让人帮她找娃。她说,每天,她一看到老师的电话就心惊胆战的。我记得,我当时跟她说,现在孩子太小,根本无法分辨好坏,他们更趋向于比他们年长的孩子做榜样,我作为老师,希望这两年她能待在家里陪伴孩子长大一些,可是这个家长说,她们家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两个上小学。如果她不出去工作,生活不了。这种为了生计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真的很多很多,有些小孩从记事到长大,对父母的映像是极浅极浅的。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第四个孩子,父母外出,由姐姐监护。调皮捣蛋是基本情况,不完成作业是日常。我们这个学校是有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所以这几年,他们每天中午在学食堂吃饭,晚上回家。但是,据同班学生反映,这个学生回家之后,他的姐姐也不是经常煮饭,老是买一些方便面之类的食物来吃。

有一次,这孩子连着两天没来学校,说是感冒了。第一天请假了,第二天也请假了。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父亲和母亲都出去了,家里只有他和他姐姐在。后来才从学生口中得知,这学生生病了,他姐姐也不管他,让他在家睡觉,后来他大伯听说了,去他家看,发现这孩子在发烧,才赶紧给送卫生所打针去了。那个时候的心情,真的难以言喻。这个孩子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他的父亲偶尔回来,很严厉的教育他,他会抬头鼓着眼睛看着他的父亲,却不发一语。如果班里有一点什么事情,他很积极,但是打架也很积极。可能在他的心里,如果他自己不够强,就只能被别人欺负,因为别人家有父母,他确是靠不了父母的。

三年的代课经历,班里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基本都是父母在家,管理比较严格的,打架逃学无心学业,只想着去外面打工的,基本都是父母外出,而爷爷奶奶不管事的。

几岁的孩子,每天不想着玩,不想着学习,总想着去外面赚钱打工,这是怎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出这样思想的孩子?

穷,是一切的根源。留守儿童,就是经济落后的产物。可是他们又何其的无辜和无奈?父母的长期缺席,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来自心灵的不安全感,更是行为习惯教养的缺失,这些东西在他们的人生中,却洽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作用。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大部分的家庭现状就是,读书是改变穷的最简捷的途径,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