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呼啸天地的人们①丨盘点战国时期的名将

岁月吹散了硝烟,繁华粉饰了悲歌。回首前尘旧事,除了文人风骨、百姓生计还有流不尽的英雄血,看不尽的江山风华。今天,老道就给大家讲一讲那些曾经铁马金戈的将军们。

一、武安君——白起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邑人,官拜秦国武安君。

若说战国时期名将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达到白起这种程度确实绝无仅有的。在他领兵的三十余年中攻城70余座三次大战为秦国后来的大一统扫清了道路。这三次别是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三次大战奠定了秦国一统的道路。其中,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国俘虏多达45万之数,至今长平之战古战场仍有当年白骨!

另外,白起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人屠。这个绰号可不是乱起的,纵观白起的一生,在他手里丧命的士兵粗略的算也有163万左右。要知道,整个春秋战国的战死人数大概是200多万,白起一人就占了一大半,所以说“人屠”这个绰号,白起是真的实至名归,毕竟这种杀神级别的大佬古今中外也是没有几个的啊!

老道说:虽然白起一生战功无数,受封武安君,但是他最终的下场依旧让人唏嘘不已。这样的一代战神最后竟因为功高震主吗,得罪了应侯而被接连贬官,最后更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年的时候被赐死杜邮。呜呼哀哉!

二、信平君——廉颇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 ,中山苦陉人,官拜赵国信平君。

说起廉颇大家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个人来,谁呢?蔺相如!这老哥俩将相和的故事可谓是流传千古了,由此还留下了负荆请罪这个典故。今天,老道主要是说来廉颇的战绩,旁的咱们得了时间在好好的说一说。

廉颇的成名战是赵惠文王时带领赵军大破当时强盛的齐国,并夺了对方的阳晋,因此廉颇被封为了上卿。此战之后,廉颇和蔺相如死磕了一段时间之后负荆请罪,然后就开始了南征北战。细数一下应当是这样的顺序——

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赵惠文王三十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进攻赵地阏与。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几,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经过数年征战之后,时间来到公元前266年,也就是长平之战。这一战应当算是他的高光时刻。(老道觉得他当时内心独白应当是:白起如何,还不是被老夫的战略逼得三年未建寸功!)被廉颇坚守三年,打破了秦军的速胜之策,于是便用出了离间计,让赵王认为廉颇之所以坚守不出是因为他怯战了。于是乎,另外的一个历史名人就登上了舞台,谁呢?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位……(其实赵括也挺冤枉的,人生首战遇见了大佬,不跪都难……)

在之后就是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引来了燕国的觊觎,廉颇再次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这次廉颇被拜相。

老道说:老将廉颇,一生精忠,不过最后的结局也不太好,可以说的上是晚景凄凉。先是被新王排挤,而后被迫投奔魏国。在魏国因他是赵将也一直未得重用,后赵王想要再次启用廉颇却被奸臣从中作梗,未能如愿。最后归于楚国为将,却时刻想要回赵国领兵,最终在这种希望中抑郁而逝。

三、赵武安君——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人,官至武安君。

看到李牧的时候,老道就不禁感叹一件事,赵国王室的真的是很中意离间计。前者长平之战被秦国离间换了廉颇,几近亡国,而后又中同样的计谋撤了李牧,这回真的亡国了……

话归正题,李牧乃是赵国名将,将其一生战绩分为两个阶段的话大概就是他的前一阶段主要的对手是匈奴。第二个阶段,他的主要对手则是秦国。战国末期,秦国大肆扩张的时候,李牧是赵国在危局之中赖以支撑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

老道说:纵观李牧一生战绩,其中两起战役为后世典范,一为破匈奴之战,一为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后来赵王迁中了离间计将李牧这种良将无辜杀害,也最终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