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真善美|为你重燃生命之火

《我不是药神》上映引起广泛讨论时,我身处国外,因无缘在影院欣赏这部必定会载入史册的电影而心心念念。年初新冠疫情席卷神州,一夜间人人带上口罩,仿佛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好在中国人万众一心,全社会协调一致,在白衣战士舍生忘死的守护下,我们终于走出了疫情的阴霾,生活逐步回归正轨,上海电影节也成为今年全球疫情发生以来首个线下国际电影节。在激烈的抢票过程中,抢到这部计划外的影片实属有缘。而带着口罩,坐在彼此间隔2个座位的影厅里,看着光影中那一张张被口罩遮盖的面庞,戏里戏外在这此刻链接。通过这小小的口罩,我能在观影时真切地体会到白血病人对生的渴望。而看着左侧哭到不能自已的女士,我意识到这部影片的真诚和力量。

影片没有采用花哨的多线叙事,没有时间线的跳转,没有精致漂亮的摄影,但却有着扎实的剧本,有想象力的剪辑,张弛有度的节奏和贯穿始终的人文关怀。虽然是导演文牧野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却举重若轻、老道如洗尽铅华的老者,大巧若拙地用最接地气的手法描绘在疾病面前卑微如草芥的众生百态,捕捉最真实的情感以触动观众,让我们审视生命和希望的价值。

在观影过程中,我逐渐能体会到导演的"野心"。他要的不是曲高和寡的文艺佳作,也不是冷静客观的社会事件纪实。他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故事,用普通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幽默和反讽,用最朴实的手法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引导我们共情、感动、思考。他要打造的是一部商业大片般的爆款,以获得更广的传播、引发更多的关注、讨论与反思,进而去推动,去改变。为此,影片虽然采用真实事件做蓝本,却没有照搬本已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而是虚构了一系列人物让文本更加饱满、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影片视角涵盖了良知未泯遭遇中年危机的商人、在病痛和高昂药费双重压榨下艰难求生的普通职员、因疾病而抛却希望的农村青年、为患病女儿而放下尊严的舞女、在神性和人性间徘徊的牧师、在情与法间纠结的民警、为富不仁的外国药厂代表等方方面面,通过这些典型样本的选择,努力构建全面真实却不为我们日常所关注的社会切片,展现病人、商人、病人家属、执法者和神职人员的群像。

导演没有采用刻板的说教,放弃了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方法,全片没有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而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的灰调,却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真实可信。导演不预设立场,而是通过丰富的细节与铺垫,雕琢人物性格、引导剧情、积聚情感,一步步走向结尾的高潮,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功不可没。

我们看到卑微又圆滑的吕受益像川剧变脸般地拉下三层口罩,看到他时刻拿在手里的橘子,看到他在家请客谈到妻儿时的温情,也看到他散伙饭时的不忍放弃,不愿相信时哭红的眼圈和在雨中如丧家犬般的背影。王传君借用这些有象征意义的小道具,用肢体和表情还原了人物的谨小慎微和他试图用最廉价的手段来铸造更多一层生命屏障时的无奈与努力。他小市民般的精明算计奉献了片中最多的笑点,他也是最接近我们生活,传达出最平凡的感动的角色。他是整个故事的题眼,"药神"因他起,也因他转变。

章宇延续着一如既往的可塑性,演活了黄毛的生猛、了却一切牵挂时的隐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勇气、融入新集体时的惊喜、羞怯和感恩。他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仅通过眼神就表现出抢药时的肆无忌惮,传递出分给病友的药被一颗颗收回时的愤怒和心有不甘,描摹出看到新希望,买好车票计划着未来时眼中的那团生命之火,也刻画出为他人牺牲自己,为险而战的果敢与义无反顾。他是这部影片中罗宾汉式的草莽英雄。

谭卓则演出了思慧历经磨难的沧桑、带程勇回家时让人心痛的乖巧、释放积压已久愤懑情绪时放声大笑的心酸和扎起头发、操起板凳加入混战时的飒爽。她是片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是坚韧的母爱,是美,是真。

作为片中的绝对主角,徐峥一改喜剧套路,走心地演活了这个油腻、失败的中年商人,也步步为营地把程勇这个角色的转变呈现得真实可信。从面对名利和道义冲突时的纠结,小富即安的自满,到除假制恶的勇敢和舍己为人、只身犯险的决绝,精致地雕琢出这个角色的多面性。他是这部影片的道义,是盗取生命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这部以故事和表演驱动,以细节和情感细腻打磨出的影片为底层边缘群体发声,承载着平凡的人们对生的执着,也承载着我们最质朴的感动。真诚、善良和勇敢就是这部影片的力量,本片推动了抗癌药降价保供的加快落实,真实事件中的陆勇也免受刑罚。我们的社会在逐步自我完善,面对这次疫情的种种措施更彰显了我们的进步。

正如片中漫天消毒烟雾里湿婆神和迦梨女神雕像有生命守护和摧毁者的双重象征意义,每个人心中都有善与恶,每个人也都有平凡和非凡的两面。有时,面对病魔,活着真的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时,面临抉择,我们要有弃恶扬善的果敢。平凡的你我,从他人的故事中学会感恩、学会给予、学会握紧手中的幸福。也学会为那些守护他人、为国人平安喜乐地生活而奋不顾身的勇士们加油、点赞。他们没有神的光环,生而平凡;他们守护、重燃他人的生命之火,生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