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医,给你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近日,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的一番话,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她看来,当全职太太意味着放弃了大好的前途,慢慢与社会脱节,能力停步不前,最终落得“杯具”人生。“你有能耐的时候,男的还把你当回事,没有能耐的时候......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

作为全职多年的家庭主妇,刚看完视频,我不禁瑟瑟发抖,仿佛自己心里尘封已久的一个保险箱,突然被人打开了。因为校长的担忧,我也有过。

之所以选择做全职妈妈,是因为我很重视孩子身心灵的发展。老公是“行走的壁画”,老人们都在外地,阿姨又不给力,如果想把俩娃带好,我就得亲自出马。

带娃的空余时间,我全部用来学习教育、心理和中医。我在每一个领域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陆续考取了美国的蒙台梭利教师证、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证、英国的游戏教育培训师证。

但是这些证书,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给我带来家庭地位的提升。

虽然家人普遍认可我教子有方,但从老爸时不时地给我来一句“人还是要有个单位”,老妈隔三岔五地叮嘱我“男人是家里的柱子,这个重要性要记牢”,我知道他们内心的OS是:“连个工作都没有,哪天你老公不要你了怎么办?”甚至有夫家的亲戚在背后叨叨:“孩子爸爸辛苦哦,孩子妈就算出去工作也赚不了几个钱,要是靠她养家,孩子都得喝西北风!”

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上。怎样才能证明我自己呢?我常常为此焦虑不安。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一直没法将“毕生所学”转化为经济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有一件事让我在家里变得无可取代-—-—学中医。



学医八年,我从被鄙视、被质疑,到成为全家的养生顾问,经历过比较曲折的心路历程,可将之归纳为学医三部曲:

1. 入坑。开头两年,可以说为之狂热。由于老大年幼时经常生病,西医治不好就宣告说孩子先天不足,不服输的我为了证明他们错了,便开始自学中医。一开始乱枪打鸟,谁能把我娃治好,我就跟谁学。小儿推拿、经络学说、气功导引都有涉及,但全都不成体系。

直到进入方寸山学习中医,我才豁然开朗。原以为这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没想到老师们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把中医基础理论掰开了、揉碎了,使我一下子爱上了学习。

那段时间,我有点盲目自信。因为新手的手气好,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之后,我就觉得天下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如果治不好,那只是因为遇到了庸医。我还常常给我身边的家长朋友们分享中医知识,鼓励大家都来学中医。

2. 打算弃坑。两年后,自从学完《筑基》、《肘后备急》,进入《古典灵兰》和《四圣心源》,我突然悲伤地发现——智商不够用了。中医太过博大精深,我总是觉得老师讲得好有道理,却连笔记都记不下来。怎么可能掌握这门课的精髓?

面对真实的医案,我一边沉醉在老师们或学霸们的解题思路中,一边暗自为自己的水平感到绝望。自家娃一生病,那些学过的理论都在脑子里飞,可是能用出来的只有乱七八糟的组合拳。除非他照书生病,才有可能押对,其他的只能去问老师要解药。

越是没自信,越会心生惰性。“太难了,我肯定学不会。”“老师说xxx有天赋,压根儿没提到我,那就让有天赋的人学去吧。”“她们都说自己有天医星,我一颗都没有,我还是抱紧老师大腿好了。”而面对其他朋友的咨询,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医是大坑,千万别跳进来,有事找医生吧,自己学太累!”

3. 上道。生完老二,我打算正式弃坑了。可刚上班一周,我就病倒了;好了一周,又生病,反复三次,导致我直接放弃了工作。为了研究自己的病,我再度拿起医书。四十不惑的我终于想明白:既然老天让我停一下,那我就顺其自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段时间,听到明澄老师要重开《灵枢》、小新老师要重开《伤寒论》,我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再次出发,我突然发现这一届学员都好认真啊。他们不仅上课笔记做得非常详细,而且下课讨论非常积极,还组成各种学习小组,一起整理笔记或者一起练习扎针。

我也被带动了,决定要更加投入,像上班一样制定学习计划,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争取三年一小成,五年一飞跃。我相信“医山有路勤为径”,古往今来那么多医书,就算没有天赋、没有天医星,咱可以用勤来补拙。

此外,我还拜了明澄老师为师,毕竟小时候看《雪山飞狐》最喜欢剧中的程灵素,内心向往成为掌握独门绝学、悬壶济世的侠女。

我的师父是个宝藏姐,她的知识库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方、扎针、耳穴、腹针、董氏针灸、美容针、整骨......好像就没有她不会的。除了中医,养花种花、画画摄影、烹饪食疗,她也样样在行。我非常钦佩她满肚子的才华、用心的生活态度,还有正直善良、慷慨豪爽的个性,希望未来能成为第二个她。

在师父的鞭策和鼓励下,我的学习逐步走上了正轨,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理论框架,每周两次的跟诊也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看到我的投入和自律,以及在家频频施展的“才艺”之后,老公大手一挥:下半辈子,我负责赚钱,你负责让我有命花。

如今,我的家庭地位直线上升。原来最难撼动、笃信西医的妈妈(因为我外婆是西医),常常给朋友们转发我的医案文章,她的同学有个头疼脑热,都会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忙。

学好中医,我认为等于有了一门手艺、多了一个选择。想行医就行医,不想行医继续全职在家也可以。出门可以治病救人,在家可以给亲人调理身体,走到哪都是香馍馍,一出手都在积福。有个师妹去年移民国外,才落地两天就收到患者送的50寸彩电。所以我总结:医学无国界,养家好帮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工作啦!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