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河南高校最大赢家,除了郑大河大,还有一所

最近关于高教的最大新闻之一就是双万计划第一批名单出炉,由于名单并不是第一时间公开的,各所高校公布时间也是有前有后,这种“挤牙膏”的方式也导致了该项数据也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出。

插播小新闻

今天,河南工业大学官网正式公布了其化学学科正式进入ESI1%,其ESI1%学科数量和河师大站在了同一条线上了,一举超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ESI省内高校进度近期会做个更新)

内容如下图:

什么是双万计划

双万计划,以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当年10月公布结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关于河南高校,主要省属高校中,由于河南科技大学名单公布相对靠后,所以我也是这里两天把部分名单数量整理了一下。

不得不吐槽几句了,我不是河科大的,但是我对河科大的很多宣传工作表示不理解和无奈,很多河南的

学校也和河科大一样,脑回路是谜一样的存在,你始终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而这么多年来,高校的宣传工作能反映学校很多方面的工作质量,也是一个共识,同时,宣传工作的差距,也一直是很多河南高校的短板,省内也只有郑大与河大有些方面做的不错,同时这两年河南师范大学宣传工作也逐步有了起色,尤其是在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方面河师大是几所省内高校表现最好的学校,没有之一,这两年的河师大的分数稳步提升,也不是白来的,希望有些高校能好好向河师大取取经,不过让有些省内高校的“老爷“们像河师大的老师和领导那样,大夏天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进行地面招生宣传,办讲座宣传,恐怕也很难,因为太热,太累了。

河南高校情况如下

从单纯的数据来看,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稳居前三。

双万计划看点在哪里?

双万计划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很多业内人士和键盘人士纷纷指责此计划含金量太低,没有看头,教育部在搞大跃进。

在网络人均“211”的情况 下,这个计划争议不断也是正常的,毕竟很多时候,如果没个211头衔,你都不好意思发帖,而且你发什么,都会被拿来和双一流,211,985比较,这么一比,什么都不行,人家有人家的逻辑体系,而且很严密。

如果单纯从含金量来看,大几千个专业含金量肯定不高,要说含金量,怎么能比得过“”双一流”,即使是和111计划和省部共建,都差很多,那为什么教育部还是反复强调呢?

因为双万计划的看点根本就不是什么含金量,它的目前中国高校新体系下的一个重要标致,是信号也是方向。

双万计划是和双一流、学科评估都是一脉相承的,是高教体系的重新塑造这项大工程的一部分。

这个大工程有几个看点呢?

一,大锅饭时代结束了,靠着211,985这样的铁帽子过舒服日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最近几年,教育部开始最先从顶级高校进行“双一流”,引导学校进行内涵式的建设发展,无论是一流高校还是一流学科高校,都有一个相对衡量的尺度,那就是一流学科数量。即使同为一流学科高校,有些高校的一流学科能有三四个,很多高校只有一个。比如:东北师范大学虽然不是一流高校建设序列,却拿到了惊人的6个一流学科,吊打一片原985高校,比同城的巨无霸吉林大学还多一个。华中农业大学也拿了5个一流学科。很多一流高校的一流学科也不过三四个,铁帽子没了,脱下帽子,我们就能看到谁是秃顶,谁的头发浓密了。

从前那种 相对粗放的高校发展模式要逐步让位于更加精细化的、以学科为抓手的发展模式。

二、重点高校要内涵发展,普通省属高校同样要,并且,资源相对紧张的地方高校,更要注重去打造自己的“高峰学科”,要通过优质学科带动科研和人才队伍的成长,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发展。双万计划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更加重要,是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也是学科建设的试金石之一。(当然这话可能有点过了)

三,大规模的高校整合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合并高校不是主流,也注定是少数“新贵“和“旧势力“的特权。教育部通过学科评估和双万计划,正式想要引导地方高校进行有序的内涵建设,把资源投入到优势学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要总是妄想合并这个合并那个,有这样的精力,不如踏踏实实投入到自身学科建设中去。

四,在新的体系下,教育部包括考生,也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科上,在之后,学科建设越扎实的高校,将会越来越强势。

以上,也只是我简单写了些,这个动作到现在也还没有做完,但是怎么说,对于很多吃惯大锅饭的学校来说,日子会越来越难,新的“地方豪强”打破旧分配格局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剧烈,结局如何,我们边走边看,毕竟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河南高校此次表现如何?

怎么说呢,结合河南高校的情况,总体中规中矩吧,毕竟本来也不强,能拿到这些,也不能说差。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自然不必说,这两位自然是前两位。

我就简单说几所高校的表现吧,希望大家看看就好,如果不服气,可以来找我喝酒。

依旧强势的河南师范大学,依旧的赢家河南师范大学

本次给人最大惊喜的,还是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可以说是在最近两年多次分配中,表现上佳。最近两年在博士点增补,学科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方面,高端人才产出方面都可圈可点,未来已经在河南高校新的体系下,拿到了第二梯队的一张门票。

从入选专业来看,也集中体现了河师大最近几年的发展成果和学科方向,它不仅仅是以理科为绝对主力的师范学院校了,其文科发展势头良好,产出也相当可观,而且在有些方面,河师大的文科甚至可以说与郑大,河大形成了新的第一梯队。

于此同时,河师大的工科建设也逐步有了苗头,其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入选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样的,河师大的工程学ESI1%也是。

在接下来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博士点等一系列评比中,河师大仍然会延续强势,未来它也还会给我们更多惊喜。

令人惊喜的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说句实话,河南工业大学最近几年发展还不错,但是比预期可能低一些,主要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点“崩”,只有三个学科上榜,直接和省内的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拉开了档次,这种差距是短期内难以追赶的。但是河南工业大学这两年,拿到了博士点,也有了博士后流动站,同时ESI学科建设有声有色,进步明显,这些也都是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本次的国家一流学科,也是个侧面印证吧。

同样的,郑州轻工业大学一直以来比较低调,但是学科建设相对也比较扎实,在学生培养,本科生教学质量也都不错。

结语

随着郑州强势崛起,这对于整个河南省也是个好事,对于科技和教育发展同样是好事。

大家也不必太过悲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修炼内功,等待时机,将来总有机会翻身。

最近工作强度太大,工地活儿多,累得腰疼。

希望大家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心态,过好更加艰难和难以预测的2020.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