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城市幻想 | 匠星之作

南京历史上第一座城池,史称“越城”。溯源2500年历史积淀,而今在南京中华门外,越城天地遇新而生。

全文共 1578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小招君按——

匠星产品,匠心之作。

古树高墙,门庭赫奕,传统院落文化在此得到延续……2020“匠星之作”第三期推文介绍2019年“匠星杯” 最美展示区——南京·越城天地,以飨读者。

南京·越城天地位于南京主城核心区,古称长干里的地块内,历史上大报恩寺、金陵机器制造局、长干桥等遗迹汇集于此。为了再现金陵文化的辉煌历史,南京·越城天地项目投资160亿元,整合历史遗迹重点,打造休闲、娱乐、亲子为一体约32万㎡的低密度开放街区。

越城天地项目展示区采用“园冶九境”的空间格局,把“礼、器、赏、引、探、幽、合、禅、隐”九个序列空间融入其中,打造东方礼序、尊享奢华的古典中式雅居。

一副画屏打造匠心传承,

一处雅居揽尽山间清风!

连绵不断的回纹纹饰,

寓意着幸福绵延不绝

每一处细节,皆是匠心独运!

南京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南京·越城天地

参照古代世家“五进”尊贵礼序建造。

每一进,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移步易景,皆是传承。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诗中的帝王州,便是对古都金陵的阐述。

紫铜大门及其屋顶独特的挑檐造型,

配上由东吴时期瓦当装饰雕纹

演变成的大门格栅样式,

极大地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开门见山,潺潺水境。

依山傍水,怡人宜居。

韩光明大师打造的水纹石叠水假山大作,

体现了中国景园理念中的景观礼序之感。

在一进的空间打造中,

郑燮先生所作的《念奴娇·长干里》,

配合着秦淮河秀丽的自然风景,

采用框景的造景手法,

宛如一幅画作,呈现在人们眼前,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二进称为领观天下,

“领”有双重寓意,一是山峰、二指领袖,

“观”表俯视,整体意为身居高处,格局尽观一切。

南京最早古城画卷铺陈其中

脚下的是盛行于多个朝代的蝙蝠地铺,

寓意五福成祥,福寿延年。

在二进空间中,

游廊与一湾清水环抱,豁然开阔。

廊架顶上雕刻的梅花形镂空花纹,

与入口栽植的两株百年骨里红梅遥相呼应。

连廊尽头罗汉松悠然矗立于月洞门内,

从此处远眺,

园外古城墙、秦淮河、密林尽收眼底

与园内自成一景,源脉相承。

三进空间中,

传统风格入口融入新材料后,

既不失江南建筑的灵巧又显得气派与尊贵;

别具特色的月亮门,

用现代的工艺重新定义造景空间。

院门伊始便能探到

花木竞秀、逸志闲情的意境。

与此呼应的中轴景观带上,

有一座占地近6万㎡的中央景观绿地公园,

作为越城天地的配套,与后续的10万㎡商业衔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穿过月洞门,

即可进入象征平静豁达的四进园。

步道的两侧,

种着果树银杏,形成对仗的仪式感

穿过这条步道,

可见一画、一池、一亭、一塔熠熠生辉。

四进题名“觅幽”,

自三进的蜿蜒曲径之后,

令人更想一探究竟。

五进院中可见大报恩寺琉璃塔,

高处建仿明古亭——来薰亭。

六角重檐亭,名来薰亭,

是越城天地中一座能看见的文化传承。

古亭与远处的寺遥相呼应。

亭外古桥流水,影荡水间,

围合场地空间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对话·越城天地

Q:项目设计的愿景与立意是什么?

A:项目项目采用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运用中国古典造园中的中轴对称形式及半包围围合空间,形成“五进四合”的空间形式,与建筑室内风格统一。

基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运用现代景观语言打造中式新古典园林空间,体现出尊贵感、礼仪感、奢华感的室外空间。

Q:景观设计灵感来源哪里?

A:礼、器、赏、引、合、幽、隐、禅、探。九境对应不同的功能空间,九境理念串联于项目整体设计脉络之中。挖掘基地深远的文化,体现叠嶂趣意的空间,幽静淋漓尽致的演绎着和平和宁静的景观体验。

产品管理部及项目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