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每一个傲娇的野兽,都渴望被驯服

最近迪士尼很火嘛。

《沉睡魔咒2》热映,褒贬不一;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出了补拍新闻,尽管最后辟谣是假的,但着实为这部电影涨了不少热度;还有之前的《美人鱼》选角,把美人鱼定为黑人主演后,男主的出演一直备受关注……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回味一部迪士尼经典电影:

《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

是由美国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奇幻片,由比尔·康顿执导,艾玛·沃特森、丹·史蒂文斯等联合主演。该片根据迪士尼1991年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讲述了少女贝儿为解救父亲而与受诅咒化为野兽的王子朝夕相处,最终用真爱战胜魔法的故事。该片于2017年3月17日在美国、中国同步上映。

这部影片算是近几年来,迪士尼最火的影片之一。

《哈利波特》女主艾玛沃森,加上《唐顿庄园》大表哥,再加上影片本身就是经典童话故事,于是当年未播先火,播出后又因为剧情改编不错而热度不减。

新改编的影片,场景气势恢宏,服装华丽精致,堆砌了一个浪漫迷人的童话王国。

它用迪士尼电影常出现的歌剧表演式的音乐前段,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童话感”,而配角,如烛台、茶壶等,滑稽的幽默,极大的丰富了内容。

不过,这部电影最为可贵之处,是它把爱情、友情、亲情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每一方面都表达的很贴切。

首先是亲情。

亲情线有两条,一是贝儿和父亲,另外便是野兽和野兽的父亲。

贝儿的母亲在年轻时感染了瘟疫,为了不使尚在襁褓中的贝儿受感染,于是贝儿的父亲丢下了贝儿母亲,带着贝儿远去了。

从此在异乡小镇贝儿和父亲相依为命,同时思念着早就故去的母亲。贝儿在父亲的爱和保护下长大,成为了一个爱读书的女孩。

野兽和贝儿一样,也从小失去了母亲。

不同的是,在缺少母爱的同时,野兽的父亲是一个专治冷漠的王,他教会了野兽冷漠,却没能告诉他如何去爱。

于是在野兽还是王子的时候,他拒绝了老婆婆的借宿,被施了魔法,老婆婆原本是女巫,她给了野兽一朵玫瑰,并告诉他,当玫瑰花瓣全部凋谢时,他就永远都得维持野兽的模样。

王子变成野兽后更加寂寞,终于有一天,贝儿的父亲闯入了城堡,为了给贝儿摘一朵玫瑰而被捉。

贝儿为救父亲,铤而走险,自愿留在城堡。

亲情带给贝儿善良和勇敢,带给野兽专治和冷漠,而正因亲情带给两人的东西不同,所以野兽捉走贝儿的父亲,而贝儿不顾一切拯救父亲。

正如我们人类生下来后是不存在其他感情的,唯一拥有的,便是与生俱来的亲情。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

亲情是一切故事的源头。

其次是友情。

被变成家具的仆人为了摆脱魔咒,围坐在一起出点子促成贝儿和野兽。

他们冒着被野兽骂的风险反抗,动小聪明去牵线搭桥,为贝儿准备衣服和食物,让她一步步走进野兽的内心。他们是真正关心野兽的,即使他们明白野兽的暴戾,我想,这些人大概是野兽在没有遇到贝儿之前最大的软肋。

而他们也几乎承包了这部电影的音乐,每一次心血来潮的舞蹈和歌唱都使观影者的情绪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尤其是最后因为玫瑰即将凋零,他们快要变身为真正的家具时,他们言语之间的惺惺相惜,自嘲式的幽默,都让人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柔情。

友情大概就是,不因你身为王子而惧怕你,不忠于你;不因你身为野兽而恐惧你,远离你;也不因你没有终结“魔咒”,而责怪你,怨恨你。

最后是爱情。

《小王子》里狐狸一直想找到能够驯服自己的人

这里,野兽也是。

有一句歌词叫做: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野兽原本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可无论是从它叫贝儿去吃饭,还是打理发型等场景来看,他都是一个孩子气的傲娇的人。

他不是没有爱,而是他的爱太满了,无处安放,于是锁了起来,当贝儿来到他的世界,从狼群中救了他,他才终于有了想要释放的冲动。

野兽和贝儿走在城堡里,问贝儿,这里的风景好像变了。

贝儿轻轻抚着白马,对野兽说:试着感受它。

野兽带贝儿去了藏书阁,带她去巴黎见母亲一面………

贝儿因为思念父亲潸然泪下,野兽说你走吧。贝儿说我会回来,可其实野兽心里极其否定,他根本没有想到她还能回来。他自然是不想她走的,但是如果她要自由,那么他愿意放手,舍弃唯一一次爱的机会。

在野兽还是王子的时候,尊敬,权利和体面均是唾手可得。他从来不珍惜,从来不在乎。

终于有一天他变成了连普通人都会害怕甚至厌恶的野兽,他受到白眼和威胁,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怪人,这时他才知道得到爱是多么不易。

在野兽放贝儿去找父亲的那一刻,他才终于懂了什么是爱。

爱是只愿意对你一个人温柔;爱是心甘情愿给你海阔天空;爱是饱尝孤独后明明可以占有你却愿意给你自由。

那么贝儿呢?

其实贝儿何尝不是“怪人”。

从前在村子里,她便被称为怪人,即使人人都说她美丽,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愿意接纳她的。即使是加斯顿,他这样热切的不择手段的追求她,也只不过是因为她是个美丽的姑娘罢了。

大概是命中注定,他们两个怪人,就这样相遇了,相爱了,托付给了对方。

他在她不惧他的疾言厉色下缴械投降。

她也接纳了他的奇怪的外形。

因为原本,他们就是一类人。

在故事的最后,与其说野兽变成了王子,不如讲是,王子变成了人。

当他终于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怕受伤怕失去的人,他终于不用顶着任何一种外表去生活,而是在寻找解开魔咒的途中,遇到了真实的,被解救了的自己。

这一刻,他的灵魂才真的丰满起来。

而电影不就是传递“外貌不是一切,而善者可以得爱”这样的主题么?

外貌并不是一切。

拥有英俊外表和至高地位的王子,因为冷漠暴戾而得不到尊重与爱,可善良的会为他人着想的丑陋野兽却可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男二加斯顿,空有地位与容貌,实则内心狠毒,最终恶有恶报。

野兽在当王子的时候目中无人,冷血无情,于是遭受诅咒,变为野兽。

而野兽懂得舍身救爱,学会尊重善良,于是获得贝儿芳心。

影片中无处不在比较,只为告诉我们,善恶到头终有报。

有人说,只有童话才会出现“泾渭分明”“非黑即白”,才会出现极致的善良和黑暗的对抗。可现实是,除去少部分非黑即白,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是“灰”。

但我想,正因社会有黑暗,正因“灰色地带”不可避免的充斥在生活里,所以世界上才会出现“童话”。

童话的意义,大概就是告诉我们:

不要去管这世间的黑暗有多少,只要我们自己心存善意,心向光明,就有可能会遇见“童话”。

勇敢良善,是制胜一切的法宝。坚守本心,就能所向披靡,跌落泥潭,也可能创造奇迹。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美好本身,并不遗余力的去成为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