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锤的前瞻推送——以太币是否有超越比特币的可能?

本文完全属于锤锤的脑洞,敢于质疑才会有寻找真相的可能嘛,轻喷,轻喷。。。。

以太坊于2013年底由加密货币研究员和程序员Vitalik Buterin首创,Vitalik Buterin我们称之为V神。

何为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种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软件平台上开发的数字货币,该平台可让开发人员构建并部署运行智能合同的分散式应用程序。它允许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运行去中心化的应用。简单地说,以太坊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加上智能合约。

以太坊比之比特币的优势

其实,现在疯狂的比特币并不完美,其中协议的扩展性是一项不足,例如比特币网络里只有一种符号——比特币,用户无法自定义另外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是代表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债务凭证等,这就损失了一些功能。另外,比特币协议里使用了一套基于堆栈的脚本语言,这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灵活性,使得像多重签名这样的功能得以实现,然而却不足以构建更高级的应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等。以太坊从设计上就是为了解决比特币扩展性不足的问题。

以太坊的诟病和解决方案

以太坊最主要的诟病来自主网的交易速度,在前段时间的区块猫被停摆导致币价急剧下跌就可以看出解决该问题迫在眉睫,那么在4月30日V神提出了分片技术给以太坊的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分片技术(Sharding)是以太坊网络的一种增强本身性能的改进方案,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特币中的“扩容”,目的很直接就是提升交易速度,只是两者实现的途径不太相同。而相对来说,比特币的扩容的逻辑非常直接,你不是交易速度慢吗,那么我直接增大区块容量,让每个周期(约10分钟)记录到区块的交易记录数量变多,那么交易吞吐量自然就上去了,简单而粗暴。

而Vitalik Buterin认为当前主流区块链网络之所以慢,是因为每一个节点(矿工)要处理全网的每一笔交易,这种低效率的方式必然会造成低下的性能。分片技术的构想是,一笔交易不必发动全网都去处理,只要让网络中的一部分节点(矿工)处理就好了。于是,以太坊网络被划分成很多片,同一时间每一分片都可以处理不同的交易,这样性能将直线提升。

而以太坊分片技术,则是牺牲掉一定的多中心化特性来达到高性能的目的。其他主打性能的公有链,包括EOS,本质上都是牺牲一定的多中心化特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留言探讨。

区块链的多中心化

区块链不是去中心化吗?怎么又是多中心化了?那么大家想想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心,如果让全网都去见证(处理)同一交易,又是不是去中心化了?这样才具有最高的公信力。这是区块链的主旨思想——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的解释。

以太坊的发展历程

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启动了项目。

2014年7月24日起,以太坊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

2016年初,以太坊的技术得到市场认可,价格开始暴涨,吸引了大量开发者以外的人进入以太坊的世界。

2017年5月,中国三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二的火币网及OKCoin币行都于2017年5月31日正式上线以太坊。

2018年4月30日,以太坊分片技术开启,今日以太币持续上涨态势不减,截止发文已冲上742.32$。

老大不发声,老二老三揭杆而起。我们知道比特币内部因为扩容的分歧导致硬分叉出比特现金,对于比特现金我了解不深,所以不敢臆测和妄言。但比特币作为大饼我认为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无人可以撼动,今天只是爆发了下我的脑洞,做出理性的分析,大家看看就好。

今天的分析只是个人的想法,对比特和以太的现状都是一笔带过,文字太多怕占用大家时间。

我是锤锤,最生猛的那个锤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