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是因为我们阶级不同

看过的小说不少,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本《傲慢与偏见》,看过的外国电影也有上百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部《傲慢与偏见》。

比起其他小说,它没有《福尔摩斯探案集》那样逻辑缜密,扣人心弦;也没有《巴黎圣母院》那样揭露社会冷漠和人性冷暖;更没有《冰与火之歌》那样磅礴大气,让人久久不能回味。但就是这样一本小说,一本简简单单的爱情小说,却深深注入我的脑海中,也是这样一部由此翻拍的电影,让我欲罢不能。

简介: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源自百度百科)

整部小说以大姐简的爱情线展开,女主伊丽莎白在跟家人一起参加宾利先生的舞会时初识男主达西先生,一个上流社会的矜傲公子和一个底层乡绅家的女儿,这段感情对于他们二人来说,从没想过什么开始,不过在后来的的相处过程中,达西先生首先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并大胆求婚,毫无意外,他遭到了拒绝,好在最后达西用诚意感动了伊丽莎白并抱得美人归。期间还穿插了大姐和五妹的爱情故事,几种不同的爱情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 pair of lovers premarital understand each other well or character special simila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fter their marriage can be happy. They are often get later distance farther and farther, each other troubles. Since you have with this person for life, to his faults know as little as possible.一对爱人婚前彼此非常了解或性格特别相似,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婚后会幸福。他们往往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对他的缺点知道得越少越好。(《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

其实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开始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对于他们彼此的看法,伊丽莎白认为达西先生傲慢,而达西先生则认为伊丽莎白对他有偏见。这种差异,其实源于阶级不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导致他们对外人的看法认知和眼界都不一样,书中的班纳特太太,其实就是底层妇女最真实的写照,她不去教育自己的女儿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期盼着她们嫁入上流社会。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后在一起,能够让他们突破这一现状的,其实是三观上的志同道合,但他们最后能否幸福的过完一生,他们以后会不会因为社会层面不同而暴露出来矛盾,这就不知道了。

放到今天来讲,恋爱,是个很美好的事情,但婚姻,却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恋爱,感觉对了就可以,想每天与TA在一起,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婚姻,在恋爱的基础上讲究门当户对,讲究三观合不合得来,婚姻,是要生活的,不是来幻想的。

比如我在大学里谈一场恋爱,那关于以后,俩个人就基本上是想说我们一起打拼,我们一起拼搏,我们要一直在一起······

而社会上的交往,首先就会看俩个人是否匹配,家室阶层,个人学历,工作,年龄,性格,三观······

相比而言,恋爱就会是很单纯的在恋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人世界里的交往,可能就没有那么纯粹,但要现实得多也靠谱得多。

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最后会暴露出很多思想境界上的差异,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中冷却。

说到底,老人说的话没有错,门当户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