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门槛落户时代来了,你选哪座城市?

4月7日,沈阳宣布实现“零门槛”落户。


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沈阳市取消人才落户限制 放开落户政策”发布会,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实现人才落户“零门槛”。


以下七种情况可以落户,基本实现无门槛落户:


1、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含往届)。


2、取得国家认可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


3、在沈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人员。


4、在我市缴纳职工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


5、在沈投资创业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含个体工商户)。


6、在沈购房并取得合法房屋手续的(含普通住宅、商业网点、公寓、写字间等)。


7、凡具有我市户籍的居民,其父母、配偶、子女均可在我市投靠落户。


继沈阳降低落户门槛后,4月8日南京市放宽落户门槛: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半年社保即可落户。详细包括:


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含留学回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


2、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


此前,苏州降低落户门槛为: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半年社保可以落户。


2020年新一轮城市抢人大战已经开始了!


楼市需求端松绑政策 楼市相对论制图


各地放宽落户条件,通常认为是变相松绑限购。在各种试探突破调控楼市政策的尝试中,这一种是为官方所允许和支持的。


因为这符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潮流。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一文显示: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简单来说,除了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外,其他城市都能实现在哪里长期居住,就在哪里落户了。


这是户籍制度改革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以往同样都是城市建设者,外地人口通常因为没有户籍,不能和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居民待遇,最终成为自己奉献过青春的城市过客。


这个政策解决了大部分人“人在大城市,户口在老家”的人户分离问题。为他乡奋斗者融入当地,享受同样的医疗、教育等城市服务提供了便利。


各城市发布的落户门槛也越来越低,真正吸引人的城市,大众会用脚投票。


根据各地政府陆续公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城市GDP前30强已尘埃落定。


图片来源:山川网


2019年共有17座城市GDP破万亿,他们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佛山。


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非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强劲,例如苏州、宁波、无锡、泉州、佛山、东莞、南通等。


这些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再来看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排行,杭州净增最多,深圳、广州、宁波净增也达30万以上。


图片来源:汉南之柳


对于人口净流入城市来说,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人才流入,人才流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流入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过头来看,如今的降低门槛政策还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吗?


降低落户门槛的确会吸引一些人去,但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让人安居乐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