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认识张一鸣?我们不允许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头条消息: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福布斯(Forbes)5月11日消息,字节跳动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向盖茨基金会发起的项目“新冠肺炎治疗加速器(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捐赠了1000万美元,用于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此前,张一鸣个人曾在国内捐赠1亿元,资助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随后,各大版面头条消息“张一鸣向盖茨基金会捐赠1000万美元 帮助应对全球疫情”等铺天盖地而来。有的人惊呼:“我们字节跳动又扬眉吐气一把”;有人感叹:“现在的独角兽企业真是社会责任感和经营能力”兼具啊!但也有人发出灵魂拷问:“张一鸣是哪位?”

WHAT???!!!我看你真的是在逗我。

每天刷头条、玩抖音的你,对张一鸣,你理应了解!(头条的后台审核大大们,看到这里,请你立刻给我审核通过!!)

张一鸣,1983年生人,与美团创始人王兴、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同乡,并称为“互联网龙岩三杰”。

张一鸣出生于福建龙岩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从小,父母就给予了他较为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这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性格,让他小小年纪便有了分外开阔的眼界与心胸。

张一鸣的创业之旅始于2005年,当时国内互联网行业已经走出寒冬,四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青春勃发的他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诸多待遇优厚的offer(录用通知书),选择和两个小伙伴一起携手创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活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却无疾而终。失败后的张一鸣索性耐下性子,立誓要在创业路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接连几次跌跌撞撞后,张一鸣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却变得越发清晰。2009年10月,张一鸣开始了第一次独立创业。他涉足移动开发,创办了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然而,越是深入,张一鸣对移动市场的认识便越深刻,他感觉“个性化信息推荐在手机上的需求更大”。这个想法促使他辞去九九房的CEO(首席执行官)职位,踌躇满志地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2012年年初,张一鸣开始筹备“今日头条”。他成立了一家新公司—ByteDance(字节跳动),公司名很有趣,给人无限的遐想。而“ByteDance”这个英文名足以证明张一鸣立足全球的野心。

今日头条作为新闻客户端,与同类产品相比,其发展堪称神速。但因张一鸣内敛、低调的行事作风,当时业内看好这家新兴互联网公司的人并不多。2013年年初,头条估值不过5000万美元。张一鸣怀揣忐忑的心情,来到一位投资人的办公室。此行,他是为今日头条寻求B轮融资。他与该投资人仅仅聊了短短的15分钟后,即遭到后者明确的拒绝。事后,该投资人说:“那时候,新浪的市值不过30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估值投一个移动端的‘新浪’,你让我怎么赚钱?”事实上,投资人在意的不只是投资的“钱”景,他更喜欢有力量感、有强烈战斗欲的创业者。但张一鸣外表清秀,看起来“蔫蔫的”,所以并不是他投资的中意对象。

谁料张一鸣的野心藏在文秀乖巧的外表下,远比投资人想象的“凶狠”。今日头条创办5年后,估值一度飙升到300亿美元。当初那个“蔫蔫的小孩”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国内互联网格局,并掀起一场场媒体变革,甚至勇于从BAT三巨头嘴里“夺食”。

2017年,今日头条营收达到150亿元。产品经理的圈子里,今日头条有了一个雅称—“宇宙条”,业内人士对于今日头条增长速度的敬佩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字节跳动”这个名字越来越深入人心,张一鸣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媒体的面前。2019年,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当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张一鸣与创业前辈任正非皆榜上有名。

谈及如今的成功,张一鸣始终保持谦虚。在他看来,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在于“延迟满足感”,而人与人之间“延迟满足感”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彼此间的差距。他甚至认为:“延迟满足感程度不在一个量级的人,是没法进行有效沟通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高考备战时,学霸们玩得那么开心还能顺利考上一流学府,而你明明一刻不停地刷题,高考成绩却差强人意;为什么职场大牛们能一连实现几级跳,升职加薪仿佛是最简单的事情,而你却多年如一日地守在老岗位上,迟迟无法突破瓶颈……

那是因为,学霸们将学习安排到了玩的前面,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才能表现得如此轻松,而你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却只顾着满足一时的欢愉,没学一会儿便抛开书本看起了小说……

那是因为,职场大牛们平时从不设边界,四处抢着干活,不把自己锻炼成“职场多面手”决不罢休。他们目标远大,一套市中心的房子、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正因他们能持续扎根在一个领域,无比专注、坚韧,才能顺利走上人生巅峰。

与他们相比,你简直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典型代表,不但沉溺于即时满足中,还忍受不了一时的失败与打击,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苍白无趣。张一鸣还欣赏年轻人身上那种务实与浪漫交相融汇的特质。他们能脚踏实地地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ego”小,不傲娇,也能让想象力突破宇宙,将故事说得委婉动听。张一鸣还告诫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们,不要被情绪所绑架,更不能被外来力量打破原有的节奏。而他本人性格也十分理性与克制,有着堪称恐怖的克制力和居安思危的反省能力。面对批评,他反而怀抱感恩之心。面对危机,他始终能做到自如、镇定。经过反复的试验,张一鸣得出结论,想要寻找效率的最优解,就得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他时常将“睡觉很无聊”挂在嘴上,可为了保持更好的精力,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睡上7个小时。他没有运动的习惯,可为了能保持体能,他强迫自己去锻炼、去流汗。对此,有人评价说,张一鸣简直可以像机器一样工作,像驯化算法一样调试自己。张一鸣身上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他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他曾连续5次创业,虽然前4次都以不同程度失败了,可这些经历却将他磨炼得越发成熟。技术上,他持续精进;战略上,他格局越来越宽广,一出手必是大手笔。这都与他不断汲取旧的经验,积极拥抱新知识、新事物的态度息息相关。不断奔跑、从不设限,堪称他的人生宣言。

张一鸣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延迟满足感、理性与克制、寻找效率最优解、不设边界,等等。本书正是围绕着张一鸣身上的诸多特质,并结合其心路历程,从各个方面着重分析了他走上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翻开本书,让我们与这位创业偶像一起踏上这场励志之旅,努力逃逸平庸的重力,不断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全情投入,全力奔跑!

请立刻到中国经济出版社任一官方平台搜索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