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的落差:从18世纪中期的“盛世”到19世纪末期的低谷

18世纪中期(175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印度占24%,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占17%。

大清朝拥有着世界上三分之一左右的财富。

但是,财富的数量是一回事,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更多地与社会运行的理念和机制有关。


此时,欧洲已经建立起议会,科学也很发达。大名鼎鼎的牛顿,其实是17世纪的人物。到了18世纪,科学研究已经在欧洲蔚然成风,各国都有科学院,各地都有科研小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康德等一批思想巨擎,也在文艺复兴后推动了观念进步,为现代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原则

可以说,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欧洲都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在18世纪中期是清朝乾隆年间,史称的“康乾盛世”达到了高峰,但也是专制帝制的登峰造极之时。

当时的中国人,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能读书识字的人,也基本都固守儒家的经典,轻视科学技术,不关注自然。随后,中国很快就被欧洲超越了。

英国在莎士比亚、牛顿、瓦特之后迎来了产业革命,中国在乾隆之后迎来了嘉庆和道光,两个国家在1840年鸦片战争(英称“通商战争”)中遭遇,结局可想而知。


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这三件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除了那些沉睡或装睡的国家,整个世界都在热火朝天地迈向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曾尝试做出改变,但都受制于清朝的保守势力,而基本以失败收场了。

日本这个一度努力向中国学习的国家,却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反超。

甲午战争,除了性质评价,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对大清与日本现代化成果的检验。清朝战败,向日本赔款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七年的财政收入。

据日本记载,当他们拿到这笔赔款后,高兴得不知道该怎么花。用这笔赔款,日本买武器、开工厂、造铁路、办学校,迅速腾飞了起来。

中国从1850年GDP占世界32%,到1900年就只占6%了,可以说是一落千丈、沉沦得惊人。

与此同时,欧洲、美国则强势崛起。1900年欧洲五国的GDP占世界54.5%,而美国后来居上,二战后GDP达到世界的56%。

对自然的关注和社会的进步在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迸发出了再英明神武的统治也不可阻挡的澎湃力量


衡量国力的主要标准是GD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尽管历史上的GDP统计并不完全准确,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它也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出世界变化的态势。

回顾历史变迁,不得不说,经济实力终究是国家力量中最根本的因素

同时,衡量国家实力也不能只看经济实力。

明清之际,满族只有几十万人,明朝有近1亿人,但是,这1亿人却被几十万人打败了。原因何在?因为当时明朝政治和文化陷于困顿失灵,而当时满族有一种团结、勇敢、彪悍的精气神,并能积极学习先进文化

后来,甲午战争,GDP大国清朝为什么输给GDP小国日本?八国联军进北京,几亿人的清朝为什么任几千人长驱直入?同样是因为清朝腐朽没落,而列强则掌握了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拥有文明发展的代差优势

​结语

读史可以明智。回顾18世纪的历史,提醒我们要树立长时段的眼光,尤其要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使社会发展逐渐从量的平行增长走向质的跃迁提升

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时的运气,更不是靠主观的情绪,而是靠长期的内功修为,其中就包括对知识的探索、对技术的发明、对社会运行模式的变革以及对浩瀚宇宙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