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赛道】国产化妆品:双十一临近,开始爆发

一、景气赛道

化妆品行业处于成长期,高景气度,驱动力在于:(1)中国人口基数大,一些地区尚未得到足够的化妆教育。

(2)人均消费额在提高。护肤与化妆步骤的不断精细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进一步驱动中国化妆品人均消费额。

二、国产品牌的潜力

化妆品的护城河在于品牌和渠道。

与国际企业相比,中国国产品牌性价比更高,更低的售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更容易吸引学生、职场新人、低线消费者等。

线下来看,相较国际品牌,国产品牌渠道深度下沉,在三四线线下市场优势明显;

线上来看,2019年最显著的变革是抖音电商与淘宝直播的崛起,进一步缩短了用户从“种草”到购买之间的距离。

正是凭借渠道广、高性价比、供应链反应快等优势,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三、9月淡季,期待4季度旺季

据淘数据,20年9月淘系平台美妆品类GMV140.95亿元/yoy16.75%,8月141.10亿元/yoy22.99%,9月美妆线上销售额增速,比8月有明显的放缓。

四、传统国货:3季度表现乏力

对外资品牌而言,中国地区是全球少有仍维持较快增长的消费市场,外资龙头加大电商、免税渠道布局,品牌力突出,增速比传统国货更优。

市场上主要的国货品牌9月同比降幅扩大至27%,618以来数据持续低迷。

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国货品牌产品力不足,对新品的投入节奏、推广促销的依赖度较大。

阿芙、百雀羚、丸美、佰草集9月GMV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丸美、佰草集9月同比增速较8月有明显下滑,可能因为是备战双11,导致9月的推广力度放缓。

五、4季度,电商双11大促将近

3季度是行业淡季,因为销售数据并不亮眼,但4季度各品牌将加大推广力度,线上有望加速增长。

但是,美妆行业线上高景气度的趋势不变,3季度国货品牌整体表现乏力,从另一角度看,3季度的不景气会更好地为即将到来的电商旺季打基础。

在双十一前夕,各国产品牌加大4季度的新品推广力度及流量投入,会成为业绩的有力支撑。

建议从以下三大主线把握:

1、丸美股份、上海家化:受机制改善或电商、产业基金等布局加速影响,电商渠道有望持续加速的。

2、青松股份:化妆品代工龙头。

3、珀莱雅:管理团队执行力较强、全产业链布局。原创投资小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