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冲击波」石家庄栾城区西营乡:“连心网格”联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记者丨刘建书

通讯员丨 刘春江 王新波 李雨婷

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探索实行党员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管理和服务向末端延伸,做到真联系、真走访、真调动、真解决,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水平、上台阶。

真联系,做群众的引路人

坚持把联系群众作为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前提和基础,将每10户群众划分为一个党员联户连心网格责任区发放服务群众联系卡,通过划片分区定责任,既做好宣讲政策的广播员,也做好民情民意的记录员,更做好解决难题的协调员,团结引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段庆山在联系群众时了解到,群众致富愿望很强但缺少门路和资金,他充分发挥自己种植生姜的优势和技能,积极帮助扶持群众种植生姜,并主动联系齐鲁村镇银行解决农户启动资金问题。目前,段家庄村及周边村生姜种植达1600亩,仅此一项增加收入千万元,段庆山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明显提升。

真走访,做群众的贴心人

坚持把走访群众、化解矛盾作为凝聚民心的有效载体,变“等访”为“走访”,积极开展农村党员“五上门”“五必访五必问”及月度大走访活动。以谈心聊天方式倾听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疏解不良情绪,畅通诉求渠道,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党员入户走访,了解到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是群众“头痛”却无力避开的问题后,西营乡党委从精减红白事操办入手,开展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指导全乡33个村将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写入村规民约,引导各村建立完善了“一约两会”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仅婚丧事务一项,每户节约费用3千元至1万2千元不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新变化、新气象,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栾城区西营乡段家庄村村民种植生姜

真调动,做群众的带头人

坚持把党员示范作为组织发动的有效助力,通过开展以“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亮家风,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亮一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作示范、当先锋的积极性,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社会基层治理。龙门村在改厕之初,阻力很大,村党组织通过村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扭转了群众思想,组织发动起了群众,改厕工作顺利推进,街道变得宽敞干净了。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在党员的带动下,广大群众群防群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全乡党员群众捐款捐物8329人次,价值34.45万元,出义务工上万个。

栾城区西营乡小代梅村移风易俗文化墙

真解决,做群众的暖心人

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北安乐村道路欠缺规划、建筑杂乱无序,村民意见大,却又对整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阻扰工作开展。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率先站出来,拆在先、干在前,赢得了群众支持和理解,既打通了全部巷道,也清理出宅基地近百块,结束了该村近30年没有一条主街的历史,赢得群众的称赞。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河北共产党员

全面 | 深度 | 权威 |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