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年是从喝腊八粥开始的

作者 李云胜

2020年元月2日上午,首届庐阳年俗文化节以“腊八乐善施粥”活动拉开了序幕,同时意味着合肥人的年开始了。

一、过了腊八就是年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比较公认的是“佛成道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合肥人还有几个独特的故事。

合肥市岳飞精神传承研究会会长岳辅金说,腊八节是纪念先祖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原合肥市政协秘书长袁文长告诉我们,每年腊八节明教寺前都要施粥,这要感谢一个叫袁宏谟的人。当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袁宏谟潜回家乡,到离故居数里的紫蓬山西庐寺出家为僧,佛名通元,俗称袁二和尚。此寺毁于咸丰兵火,仅剩李陵殿3 间,袁宏谟看寺庙残破,决心修复,以供流浪民众安居。他到处奔走、募化数年,重修西庐寺殿宇百余间,1871 年( 同治十年)竣工。又移住合肥城内明教寺重修殿宇数十间,作为西庐寺下院。由于袁宏谟出身贫寒,看不了穷人冬日挨饿,便决定毎年在明孝寺腊八乐施善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首届庐阳年俗文化节以“腊八乐善施粥”活动,一位排队领粥的老人告诉我,小时候他的奶奶还给他说过一个关于腊八粥来历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历史上腊八节这一天还要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并且开始准备年货,喜洋洋地期盼着新年到来。

二、“二师兄”涨价挡不住腌腊习俗

往年的腊月,庐州城乡家家户户的小院里、窗台上早已挂满了腊肉、香肠。今年因为猪肉涨价,合肥人腌制腊货比往年稍迟,但随着新年脚步越来越临近,家家户户又陆陆继续挂起了香肠、咸鱼、咸肉、鸡鸭鹅等。

合肥人腌制腊货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据《易经》记载:" 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 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剩余的食物,那些暂时吃不了的食物,用盐腌起来可以延长保质期,而且腊肉味美,深受包括合肥这个地区在内的中原人的喜爱。

腊肉的“腊”最早是繁体字的“臘”(xi),古代时的的臘月指的是狩猎之月。入冬以后庄稼都收完了,男劳力便去狩猎。猎物制成肉块,便是臘肉,意思为晒干的肉。简化字推广以后,臘和腊成了同一个字。实际上腊的原意是指古代人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因此那个月叫做腊月。现在有一种说法,咸肉大多是在腊月腌制的,所以叫做腊肉,也算是一家之言。

许多地方都有吃腊肉的习俗,但腌制方法还是不一样。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腊肉》,他说“腊肉就是经过制炼的腌肉,到了腊尾春头的时候拿出来吃,所以叫做腊肉。普通的暴腌咸肉,或所谓‘家乡肉’,不能算是腊肉。”

其实中国吃腊肉的风俗流传很广,而且古书记载也很多,如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明代杨慎《丹铅总录》等都有腊肉的描述。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更是记载详细:“羊、鹅、鸭等,先用盐、酱、料物腌一二时,将锅洗净,烧热。用芝麻油遍浇。以柴棒架起肉,盘合纸封。慢火熓熟。”那就不仅是单用猪肉做原料了,和今天的腊鸡、腊鸭等一样丰富多彩了。

腊肉不光好吃,还和孔圣人有着不解之缘。传说孔子时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

“束脩”,历来解释不同,通常的说法是“十条腊肉”。弟子要拜师时总要有所表示,据说“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而朱熹认为“束脩其至薄者”,意思是这“十条腊肉”不算什么厚礼。但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古代,“十条腊肉”应该也不算薄礼。

有一种说法叫“肉食者”,指代的是有钱人和当官的人。可见那时能够吃上肉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况且要一下拿出“十条腊肉”。如此说来,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的父母也不是等闲之辈呀。

不过关于“束脩”是否就是指的“十条腊肉”,有专家以为是被现代人给误读了。

著名文史专家钱文忠就认为“束脩”其实是指束头发洗澡,换句话说孔子收学生只收生活能自理的,能自己梳头发、换衣服洗澡的人。孔子是个极其讲究的人,吃肉时要是肉割的位置不对,他都不吃的,一块肉放三天孔子也不会再吃,所以说孔子爱吃腊肉纯粹是胡说。

合肥人吃腊肉最传统的吃法就是蒸了,除此以外,还有一道腊肉烧黄鳝也算是经典的吃法。

黄鳝自古至今就是鱼中上品。它富含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阴的功效,历来名医均用黄鳝来治病补身,南朝梁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和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而把黄鳝和腊肉一起烧,可谓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现在已经成了土菜馆里的一道看家菜肴。

腊肉最好是取材于自然喂大的土猪肉,先放瓦缸内细腌十多天,取出晒干后,再用茯苓皮烧烟慢熏一个多月才成,可保鲜一年时间。黄鳝也要用野生的,剖开,洗净,取 " 鳝段 ",或用小锤砸软脊刺取 " 鳝片 "。以腊肉四成鳝肉六成放在铁锅里,文火焖炒,作料中大蒜必不可少。

此时,腊肉和鳝肉的脂肪互相浸润,汤成酱紫,待汤烧干、鳝皮色泽渐失为止。吃到嘴里,腊肉芳香,鳝肉鲜美,而且鳝刺自然剥落,美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