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隆冬至,你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机动车限行。

我是华北雾霾重地上班族一员,近年来每逢岁末,都要经历车辆限行,而今年感受最多。且听我从头讲起。

一、机动车限行的起源和我起初的感受

2008年北京奥运运期间,有关部门提出来了机动车限行,以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兑现绿色奥运承诺,为了 “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有车一族都响应这个号召,几乎一致积极主动接受了。

我的职业是中学教师,并且学校家属院里有一个小家,上下班步行即可。在私人轿车普及的大潮中,虽然也学了驾照,成为有车一族,但是一晃十个年头过去,行驶里程两万不到。因此多年来限行对我影响微乎其微,更谈不上伤害。雾霾最严重时,是呼吸系统先受不了,一度发誓要像候鸟迁徙一样到南方躲避,但是也没有恨过限行。

二、限行的普及

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现在在北方已经常态化,自上而下都很重视的。空气质量还经常进行全省排名,排名也决定了限行与否和限行级别。一般最初限行每周一天,严重时升级为单双号限行。

而单双号限行即单号仅允许车牌号末位1、3、5、7、9的行驶,2、4、6、8、0禁止在主城区行驶

三、亲历机动车限行,感同身受。

今年,我到了学校的另一个校区工作。那离本部五公里,在城东的一个荒岗上,公交不通,学校也没有班车。于是大家都驾车上班,我也不例外。夫人劝我,这次咱家汽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我苦笑回答,我的驾车技术也就练好了。隐隐约约想到还有限行,会不爽。

9月没事,10月安好。11月份不行了,还没有到取暖季,空气质量就下去了。于是限行开始,我每周四不能开车。一个在那上班更久的老教师偷偷的问我,是不是骑电车一走不到、二走还不到……,还真是!至此,限行导致长距离骑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无奈,差不多也是一种折磨了。

最近,我所在市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倒一,执行单双号限行了。直接结果是上下班开一天汽车,骑一天电车。时令已过大雪,气温低时零下了。早晚时,三十分多分钟的车程,冷风吹透了棉衣,吹凉了躯干乃至五脏六腑。也许对于年轻人或是体格健壮的人们不是个事,但是对于手无缚鸡之力、体弱多病的教师,那是不能忍受的。去年下雪后天气更冷,不少同事风寒感冒,腰腿都出毛病,严重时只能请假不上班。

四、结束语

做为教育工作者一定支持为了治理雾霾的蓝天保卫战,遵守并积极宣传限行之类的各项政策法规。写此文一方面是吐槽真实情况、诉诉限行给上班等出行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希望专业人士能尽快找出污染大气的真正元凶,出台政策优先考虑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