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咪道 ~ 小吃的诱惑 ~

上海传统美味,创造出了很多非常经典的沪上美食,尤其是老上海的许多特色美味让人吃过一次就难以忘怀,“拯救”传统美味是每一位老上海的心愿,试图让上海人再次找回心底的那份温暖记忆,“上海老咪道”将会较全面地展示上海本帮美味的岁月印象 ......

生煎 + 锅贴 + 小笼

生煎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最早发迹于茶馆;锅贴是宋太祖在办完皇太后丧事,独自溜达时发现的御厨小灶之物,吃完后一举成名;小笼包是源于北宋京城开封的灌汤包,在江南承传发展和演变,清末同治十年,上海南翔小笼正式诞生;

葱油饼 + 烧卖 + 鲜肉月饼

葱油饼相传是东汉时期山东烧铺卖的一种饼,由面团混合葱花在加热的铁盤上油煎制成,酥脆可口,之后又在上海生根发芽;烧卖原名稍麦,可追溯至元代大都(北京),明清时又出现了烧卖&烧麦的叫法,之后遍布各地,广为流传至今;鲜肉月饼属于苏式月饼的一种,江浙沪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也是中秋节的节令食品;

油墩子 + 蟹壳黄 + 油炸臭豆腐

炸油墩子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种叫“猪脚圈”的小吃,演变后的上海油墩子省去了虾的原料,馅料就是清香的萝卜丝;蟹壳黄原是徽州传统风味小吃,形状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称“蟹壳黄”,其馅心有咸、甜两种,早期上海的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基本都有售卖;油炸臭豆腐原属湖南有名的特色传统小吃,传到上海后又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经典小吃,闻着臭吃着香;

阳春面 + 葱油拌面 + 双/单档

阳春面相传是乾隆帝阳春三月到淮安,微服私访时在街旁小摊所食,赐名阳春面,后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传统面点;葱油拌面是上海招牌面点小吃,做法简单,小葱+面条,是海派面点里,最简单的一种;双/单档是上海传统小吃,双档是由两个百页包、两个油面筋塞肉、一碗粉丝所组成的,而“单档”就是其单一量;

排骨年糕 + 汤圆 + 炸猪排

排骨年糕是一种独具风味的上海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经油氽、烧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汤圆起源于宋朝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最早叫“浮元子”后改为元宵,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等原料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香甜味美,可算是上海小吃文化中的老牌经典之一;上海炸猪排同是本帮特色美味,历史悠久,以猪肉为主要材料,烹饪做法以油炸为主,常见为街边摊形式,与里脊肉同卖,食客多为学生;

茶叶蛋 + 香干、兰花豆腐干 + 上海里脊肉

茶叶蛋,上海经典美味之一,也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一种加入茶叶味的水煮蛋,辅料有八角、桂皮、花椒、香叶、茶叶、五香粉等,其做法简单,携带方便,多出现在老上海的车站码头、街头巷尾,人较多之处放置小锅现煮现卖,物美价廉;香干、兰花豆腐干是上海人最常吃,且很爱吃的一种豆制品,也是江南脍炙人口的特色美味,常见与茶叶蛋一起搭配售卖,老上海街边美味的“黄金搭档” ;上海里脊肉是本帮特色美味,选用猪肉最嫩的部位,加入特殊的香料炸制而成的肉串,具有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满街飘香的特点,深受老上海人的喜爱,街边小吃形式出现,经营工具多见带锅小推车,既能方便食客现炸现吃,又能让香味飘得更远,以便招揽更多顾客;

......


~ 米兰爱生活,期待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