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西岳华山(下)——西行散记(37)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正如《水经·渭水注》描述:“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美景,雨中游华山,也是韵味无穷,给人以仙境之美感。

登上天梯,崖壁上可见历代名家留下的墨宝。华山即以山势险峻著称,也以历史悠久而闻名,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赏景游览,有不少惊叹"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峭拔险秀之余,吟诗作赋,留下了众多的摩崖题刻。

王母宫是由台湾籍的道教信徒出资建造,由花岗岩石材为主材,依岩而建。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殿内供奉王母像。北面紧邻是三元洞,高约两米,面积约十余平方米。洞口有明万历年间题刻,洞内原供奉三官神像。

华山以石著名,小石小奇,大石大奇,无石不奇,每一处奇石都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日月岩,左边为“日”,右边为“月”,上书四字“云天弧光”。明吴同春《太华双游记》:“岩有日月形,红白宛然”。相传武则天当年上华山走这里,看到这两块形似日月的石头,就别出心栽地给自各儿的字号创造了一个“瞾”字,因为这两块奇石上顶青天,下临空谷,唯我独尊,是光明与权威的象征。

沿着御道,前往北峰。相传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曾由此登山,地方官员见山势陡峭,万丈深渊,无法上山,便特地召集当地百姓为帝王修平道路,两侧设置栏杆,又担心两侧的悬崖峭壁令人心惊胆寒,惊扰圣驾,便用锦绣遮护,故此称为“御道”。

此时,天空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雨,继续前行,来到平台处,只见一座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式石亭,这是“解放华山纪念亭”,亭柱有楹联:千秋功勋三军猛勇震天地;万代楷模将士奇智惊鬼神。亭内拱顶有一枚线雕五星图案,象征解放军。

待雨稍小,登上擦耳崖,这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明代曾有诗描写到“欲知悬径倚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好在有台阶、有栏杆,锁在云雾中的云台山庄,近在眼前。

登上北峰,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居北而得名。北峰四面悬崖,上冠景云,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李白到此,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雾里华山子》诗赞:“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此时,雨仍然很大,远眺只见“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雨中游华山,观赏“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美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