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葉整枝可不是小問題!值得注意

番茄的生長相對勢強,側枝多,葉片得快,尤其在氣溫適宜、肥料充足的情況下,植株更為繁茂。但植株長得過密,會引起落花、爛果,果實色澤也差,因此栽培番茄有摘葉的習慣。葉片是製造和積累養分的器官,一般情況下,葉片越多,製造和積累的養分也就越多,植株生長快,有利於果實的膨大,所以葉片對於結果有重要的作用。但葉片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且老葉和病葉不僅製造養分的能力弱,並能傳染病害,所以摘除老葉、病葉,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果。過多的摘葉,會減少養分的製造和積累,故對植株的生長也不利。那麼應該怎樣摘葉呢?


摘葉與“源庫”理論


摘葉,為蔬菜植株調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摘葉,可塑造適宜於棚室環境生產的最佳株型。通俗來講,摘葉,即為去葉,而在植物生理學上,蔬菜枝葉的去留會直接影響或改變植株體內光合有機物的分配情況。


由於蔬菜的葉片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光合產物,故其可被稱為一個“營養源”,蔬菜果實的生長、膨大過程好比養分積累的過程,故其可被稱為“營養庫”,通常情況下,果實與其上下枝葉組成一個“源庫單位”。一般情況下,光合產物從“營養源”運輸到“營養庫”,即從葉至果,多遵循“就近運輸”(養分優先供給離葉片最近的果實)、“同側運輸”(養分優先供給與葉片在同一側的果實)等規律。


其實,生產中的摘葉就是在不斷地改變蔬菜植株的“源庫單位”,摘除果實下方1-2片葉,其“源庫單位”的位置會上移。這就告訴我們,生產中,菜農在進行摘葉時,注意選留最佳的“源庫單位”,而應把一些無效枝葉去除。


西紅柿摘葉因種類不同而不同


在理論上,西紅柿摘葉要聯繫“源庫單位”,而在生產中,不同種類的西紅柿,其整個摘葉過程有所不同。現分述如下:

1、大紅、粉果西紅柿的摘葉

第一遍摘葉通俗稱為“拾底葉”,摘葉時間多在第一穗果剛開始露色時進行。重點把西紅柿植株子葉上方的1-2片葉摘除。分析:通過摘除這些所謂的底葉子,可促進西紅柿前期莖蔓生長,達到促棵、旺棵的目的。此外,這些底葉子在下部長不大,反而有可能會消耗養分,若到了西紅柿生長中後期再摘除,一是枝葉茂密,摘底葉子難度較大,二是底葉子緊貼地膜或地表,易成為病害發生的“傳染源”,故早摘除,早獲益。


第二遍摘葉,通常要等到第一穗果果實平均長至成年人手的“一弧二”(注:拇指與食指彎曲後,中間在加上兩個手指寬,即為一弧二。)大小時才可。在第一穗果下方留一片葉,其下部全部摘除即可。


按照此規律,大紅、粉果西紅柿若留6-7穗果,摘葉次數至少2遍。


摘心打頭時,要在第6-7穗果上方留1-2片後再打頭。目的:一是滿足該穗果的營養需求;二是高溫強光下,可起到遮陽的作用,減少日灼和臍腐病的發生。

2、櫻桃西紅柿的摘葉

摘第一遍葉的方法同大紅、粉果西紅柿類同。


但第二遍摘葉,要待第二穗果的最大果實長至成年人手中指肚大小時才可。這次去葉可在第二穗果下方留一片葉後,把其下方葉片全部去掉即可。


第三遍摘葉,可等到第五穗果的最大果實長至成年人手中指肚大小時,在第五穗果下方留一片葉後,將其下方葉片去掉即可。


以此類推,摘心打頭的方法同大紅、粉果類同。

3、“羅曼”西紅柿的摘葉

摘底葉子的方法同上。


摘第二次葉子時,要待第二穗果平均長至核桃大小時進行。同樣需在第二穗果下方留一片葉後,把其下方葉去掉即可。


以此類推,摘心打頭的方法同大紅、粉果類同。

小結


生產中,摘葉是西紅柿管理中一項必要的措施。而合理摘葉能有效改善株行間的通風透光性,促進西紅柿轉色。西紅柿生長中後期,基部葉片逐漸衰老、黃化,且底層光照弱,下部葉片製造養分的能力很低,適當去葉是有利的。植株徒長,枝葉稠密,影響通風透光時,也應及時摘葉。

西紅柿摘葉時,應分次摘除病殘黃葉、老葉、稠密葉。要以既能保證果實生長所需的光合產物,又不會造成田間鬱蔽為標準。另外,摘葉前,還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儘量避開連陰天打葉,以利傷口在有日光照射及較高溫度下儘快乾燥癒合。摘葉時,儘量避免將傷口擴大。摘葉後及時噴施防治灰黴病的藥物,可重點噴施莖稈下部因摘葉形成的創口,尤其背光的創口。遇到連陰天或下雨天棚內溼度大時,可結合煙霧劑燻棚的方法防治。


摘葉提醒


西紅柿下部黃化葉片宜晚摘

“看!下部的西紅柿葉子都黃了,肯定不能供給果實營養了,咱摘除了吧。”在下鄉採訪中,很多菜農的棚裡都會存在這種情況。在這些棚裡可以看到,植株整個中下部葉片都出現了黃化現象,嚴重的葉片已經看不出多少綠色,西紅柿果實小、畸形果多、上部開花坐果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很多菜農認為黃化的葉子已經沒什麼用了,乾脆就直接摘除,只剩下幾穗西紅柿長在下面。


確實,植株葉片黃化,葉綠素減少,光合作用已受到很大影響,造成植株光合產物不足、西紅柿果實生長受阻。然而,黃化的葉片光合作用並未停止。若把黃葉直接摘除,植株的葉片太少,光合產物更加不足,西紅柿果實生長髮育受到的影響更大。有經驗的菜農都知道,生長正常的西紅柿植株在摘葉時,最好不要將未成熟果穗下的葉片全部摘除,而應保留1-2片。尤其是初夏季節光照較強時,更不能摘葉過多,否則會導致下部西紅柿果實著色不佳,膨大受到影響,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影響。


所以,雖然我們看到西紅柿植株葉片黃化嚴重,但其功能並未完全消失,就不應該過早摘除,而應採取措施解決黃葉問題,儘量讓黃化的葉片恢復正常。造成西紅柿黃葉的原因很多,根系受傷、缺素、乾旱、氣害、藥害等都可能引起黃葉,故需要對症治療。根系受傷引起的,每畝結合用藥可隨水衝根花得每畝4升、喜力滿平衡型20-20-20水溶肥5-10公斤等;土壤透氣性差引起的,應從增施有機肥、深翻改良土壤等做起,生長期每畝衝施嘉美金利1-2袋或嘉美贏利來10-15公斤;缺素引起的,老葉變黃主要是缺氮、鎂等,新葉變黃主要是缺鐵、鋅等。按所缺元素不同,葉面噴施配合隨水衝施肥料,可以儘快解決缺素引起的黃葉;乾旱後要及時澆水,氣害則需在去除氣害源頭的基礎上,加強通風,並配合高產素600倍葉面噴噴施,可有效解決黃葉問題。萬萬不能通過摘除下部葉片來解決黃葉問題。

摘葉提醒摘葉過重 西紅柿空洞

“俺棚裡的西紅柿空洞果特別嚴重,你說這是怎麼造成的。”5月3日,壽光古城街道的菜農王師傅向我們諮詢。隨後,又在附近的幾個棚裡看到:剛剛摘下的粉果西紅柿,頂部果實空洞果比例特多,有的果實果皮很薄。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西紅柿空洞果如此嚴重呢?我們在詳細觀察了植株的表現情況後,分析認為主要是葉片受損造成的。如摘心過狠,導致果穗上方沒有保護葉。


確實,頂葉摘除過狠,就會造成光合產物製造少、積累不足,果實生長髮育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形成空洞果。並且“根靠葉長”,葉片摘除過狠還會加重根系的衰老,致使水分和礦物質營養供應不足,又增加了空洞果的比例。因此,預防西紅柿果空洞必先從保護葉片開始,一定防止摘葉過重。那生產中如何預防呢?


首先是頂部摘心打葉不要過狠。如果摘葉時狠,上層果穗上方沒有葉片,是西紅柿整枝管理中的很大失誤。因為果實上方沒有葉片不僅會形成空洞果,而且果實小、產量低,同時還易受強光直射而出現日灼果。因此,在摘心時,上層果穗上方應保留1-2片葉。


其次,是養根防黃葉。黃葉為整株自下而上葉片葉脈間黃化,多為根系發育不良或根系受傷造成的。一般來說多是有機肥未充分腐熟所致。建議菜農朋友可以使用快速腐熟劑將有機肥充分腐熟。如果黃葉發生後,可葉面噴施高產素,延緩葉片衰老,促進葉片轉綠,同時結合著衝施或灌施促進生根的產品,培育發達的根系,保證養分的充足供應,緩解黃葉。

2020中國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