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孩子溺水 家長不能缺席-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近期,氣溫逐步回升,汛期即將來臨,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預防孩子溺水,家長的監管和教育至關重要!

茂名市教育局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履行好監護職責,一定要對孩子的行蹤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提醒,教育學生遠離危險水域,防止溺水事故發生。

如何防止意外溺水身亡的悲劇?請小朋友牢記“六不”!請家長警惕“三大誤區”!

小朋友牢記“六不”

一、不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三、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四、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六、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家長警惕“三大誤區”

一、孩子溺水後都會大聲呼喊。

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溺水者總是雙手亂揮、用力拍水、大聲呼救,其實真正的溺水並不像這樣!

溺水總是悄然發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特別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來卻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愣,而此時,孩子可能已意識模糊,應儘快將孩子抱上岸救治!

二、孩子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會游泳,在水裡就很安全,就不會發生危險,從而放鬆了警惕!其實從近年來發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數孩子都會游泳,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狀況:水下的世界很危險,特別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這裡面游泳,水草可能纏住腳、碎石可能劃破腳、淤泥可能陷住腳……讓孩子無法施展游泳技術,進而發生意外。並且孩子的身體狀況,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空腹等也會讓孩子無法正常游泳,從而導致溺水。

三、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

我們不時會在新聞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後導致多人溺水的悲劇,每次聽到這樣的案例都很揪心!我們都能理解,看到親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義上,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這一拉往往是徒勞的,甚至還可能讓自己溺水!救人的方式有千萬種,但這種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為結成“人鏈”後,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

不管當時情況多麼危急,都要保持清醒認識: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術難度的,沒有受過水中專業訓練的人員,很難救援成功,特別是對孩童來說。

此外,家長和小朋友最好知曉一些防溺水知識,如如何科學救人,如何第一時間對溺水者進行心肺復甦術等等。(梁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