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钱我已经准备好了,就差钱了!

报复性消费“流产”,报复性存钱浪潮来袭

疫情的影响下,“报复性消费理论”成为了缓解国内经济焦虑的解药,不少人预测消费会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

(图片来源:OhBoyDaily)

然而,国内的疫情防控依旧严格,海外疫情拐点还没有出现。

一方面消费者活动依然受限制,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对消费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而看来,报复性消费短时间难以实现。

“我也想报复性消费啊,可是我的钱包已经先报复我了”

“房贷都还不起了,我离讨饭就差一个碗的距离了”

比起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存钱显然更为现实。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了4000亿元。

(来源:wind)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说好一起报复性消费,你却背着我偷偷存钱”

当危机真正来临,存款才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餐饮消费受重创,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次之,下降17.6%。各地也为了恢复经济促进消费,也正准备着各式红包礼券。

疫情冲击下,企业业务减少,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固定成本却需要持续支出。这些不单单影响到企业本身,同样反应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身上。

“如果疫情迟迟不能结束,你的存款还能撑多久?”

“疫情期间失业,有家庭有房贷的我该怎么办?”

“没有存款的你在疫情下慌不慌?”

……

疫情期间关于工资,存款,失业和压力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几个月的时间里,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大型企业裁员降薪的消息不断。

随着国内的疫情有所缓解,公司开始陆续复工,部分公司为了应对危机,在不同程度上缩减了员工的工资。还有一些职员每天领着基本工资,忧心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

疫情前的我(via OhBoyDaily)

疫情后的我(via OhBoyDaily )

《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显示,我国14亿人中有5.6亿人存款为0。之前还有报道称,中国90后群体中人均欠款达12万,是总收入的18.5倍。

当危机真正来临,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储蓄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对抗风险的能力

老话说: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

日均700亿存款的背后,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

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就连购买能力最强的女性消费群体,也明白了奢侈品、包包、口红没有办法帮助人们度过危机,开始减少消费,转为存款和理财投资。

《2020新冠疫情消费者行为态度影响与趋势报告》显示,疫情期间,54.7%的消费者“增加了在投资理财领域的时间投入”,疫情结束后,消费者“计划在投资理财领域的支出占比高达20.5%”。

原来铺天盖地的“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消费主义理论,在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变得不堪一击。

毕竟房贷、车贷还有信用卡、花呗的还款金额并不会因为薪水降低而降低。只有足够的存款,才拥有足够的应对风险的能力。

虽然金钱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但它却能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底气。

在这个鼓吹消费的时代,提高危机意识,努力工作赚钱,选择性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欲,以及制定合理的理财和储蓄计划,才是自己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希望大家都能在开场惨淡的2020,拥有应对危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