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情份”在钱上给多少才是个度?


看到微信的时候,届时我正忙着去一家银行办理手机银行开户业务,对于我这个已经工作的弟弟是不是穷的连饭钱也没了我也不得而知,实际上,就算是我不忙我也不会去问的。为何?问了没用,我还得给。

我以为自己这种情况只是个例,其实不然。受疫情影响,人民大众只能蜗居在家,新上映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在收视率上排名靠前。《安家》中,孙俪主演的房似锦从小就吃尽苦头。她的母亲一直想要男孩,不料,排行老四的她被生下来,母亲一看还是个闺女就想要把她投入井中,一旁的爷爷看见了,坚决表示要独自抚养她长大,并给她取名“房四井”,供她读书。她不肯屈服命运,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挣钱较多的房产中介行业。工作后她不但帮自己弟弟买房子付了首付,还贴补家用,可即便是这样,也要一路被母亲追着讨要100万。在她母亲看来,房似锦挣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她自己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我生你养你......”,而在她弟弟的一翻哭穷之下,房似锦答应为他还房贷,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与卖房子素材的《安家》不同,《完美关系》则主要讲述的是危机公关行业里面的较量与厮杀。剧中有一位美女叫“邦尼”,她是女主的闺蜜,是一名教外国人的汉语老师。用男主黄轩的话说,她的英语说的比外国人还好,而她素来不喜欢别人叫她的中文名,而这一切的原因都离不开她的家庭。她的妈妈从小对她极为苛刻,从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给过她生活费和学费,这一切只能靠她自己拼命打工挣钱解决。她的室友毕业许久仍然记得,她读书时空闲时间不是学习就是打工,一天只休息四个小时。在她的信念里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过上富人的生活,她喜欢住老洋房,熟悉所有奢侈品牌。我知道,她并不是拜金。

可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摆脱被自己亲妈压榨的命运,在他的男朋友没有告知她的情况下,把她的妈妈和弟弟接来了上海。在此期间,她的妈妈除了吃喝一应要求之外还问邦尼要10万块钱。在她看来,邦尼吃的好喝的好,一个月挣钱也很多,想着这点钱定是不在话下。其实,邦尼能完全靠自己打拼在大城市生存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无奈这件事情被女主作为公关事件处理,亲自找到她的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邦尼生活的不易与艰难。最后,她的妈妈表示理解并慢慢开始关心她。



我想,现实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比电视上演的更糟糕,大多情况并不会像电视里以和睦结尾。现实情况下,姐姐和弟弟从小生活在一起,其实感情都是很好的。那为什么受委屈的从来都是姐姐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不单单是自古就有言说:男子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女孩子就算是生的再好,以后也是别人家的人。再加上生女容易生男难,之前的计划生育让这个本来可以两全的家庭只能是二选一,选择生男孩了。姐姐作为老大,小时候会经常被要求凡事都要让着弟弟,要给弟弟做榜样,弟弟没有做好也是姐姐没有教好之类云云。这样的成长环境无形中就影响了两个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了弟弟凡事都想要靠着姐姐的思维惯式。

那如何平衡姐弟之间的关系呢?“姐弟情份”在钱上给多少才是个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经济实力。如果姐姐经济条件好,生活工作条件各方面都不错,而弟弟由于年龄小,还没有什么挣钱的能力或者刚刚开始工作,家庭中的父母也没有太大的能力去给弟弟更好的生活时,这样的情况姐姐可以在自己能力尚可的范围内给予救济。

二是教是最好的学。正所谓,知识就是财富。姐姐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教给弟弟一些谋生手段,生活常识,防骗常识,法律常识,忧患和防范意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弟弟的生存能力,又能减少弟弟受挫折的风险,避免自己受更大的累去给他“擦屁股”。

三是审时度势。要分清,什么时候能帮,什么时候不能帮。不能让弟弟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只想着找姐姐。在一些事情上如果涉及到钱姐姐需评估自己可接受损失额度和弟弟的可授信额度是多少。借钱不是一借就给,也不是一毛不拔。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辅导员曾经指导过我,钱不要都给在一些小事上,比如每月给生活费,让弟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大事上他还会先来找你。如果是大事不给或给的少,弟弟还会心生怨念。所以,即便要给,给的多不如给的恰到好处。

当然,如果是觉得弟弟可以凭他自己的努力日子也能慢慢过,姐姐也可以选择放养式。毕竟,只要弟弟是有责任心,有一技之长,愿意去做,去学,相信以后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只要把姐弟情分运用的恰到好处,家庭关系就会和谐,姐姐也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