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收入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开心?

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总会塞给我一毛钱,我飞奔着跑去村头的小卖部,买上1毛钱的红姜,便可以开心一整天;

高中毕业离家读大学,终于逃离父母的监视,偶尔跟同宿舍的姐妹出去吃顿小火锅K个歌,就幸福到飞起,觉得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大学毕业来到一线城市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终于可以买买买了,不禁高呼万岁:哇,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

然鹅,再之后,买房结婚生子·······大部分人沿着这样的轨迹走下去,收入越来越多,资产越来越丰厚,却再也感觉不到当初的那种欢呼雀跃?这是为什么呢?

塔勒布说:普通人从30岁就开始衰老死亡了。

我们光溜溜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一切都是新鲜好玩的,越长大,这个世界慢慢变得再熟悉不过,一般的刺激便再也无法激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吃过看过拥有过的越多,快乐的阀值便越来越高,实现的成本更是非线性急速上升。

一个在工地劳累了一天饥肠辘辘的民工,和一个久坐办公室、大腹便便、领着高薪的程序猿,想让他们开心一点,你说哪个更容易呢?

再看看现在层出不穷,频出新招的网红食品,满足的不过就是人们不断猎奇的心理。

我们不断的去追逐好吃好玩的东东········

用尽力气去获取高薪的工作、花园洋房、好看的另一半·····

到头来却发现:这些外物带来的愉悦感转瞬即逝。而我们,还是困在不快乐的牢笼。

种种数据表明:物质的丰裕、经济的发达跟我们的幸福指数并无正向相关性。

日韩富裕且和平,自杀率却远高于秘鲁、危地马拉等贫困而政局不稳定的国家。

美国经济全球领先,焦虑抑郁等各种精神疾病却越日益流行,精神类药物日趋滥用。在当今的美国,将近一半的成年人(46.4%)在其一生中会患有精神疾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在恶化:从2012年到2017年,严重抑郁症(MDE)患病率从12-17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从8.66%增加到13.01%。

哐 !哐!过去几百年,人类解决了饥荒、战争与贫困三大世纪难题,如今,如何变得快乐却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新议题。我们是继续沉迷于物欲,追求感官的狂欢,还是可以跳出来另辟蹊径?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翻遍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各大学科历史、哲学、人生、心理学、生物学、医学······ 所有研究幸福的书籍,整理了这份亲!测!有!效!的秘籍:

来来来,掏出小本本,准备记笔记啦!

放下欲望 知足常乐

事实上,关于人生苦痛这个深刻隽永的话题,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一位出身王室、衣食无忧的年青人,在目睹人间之疾苦后,抛弃一切,离家出走,用一生的禅修苦行悟出了离苦之道!他,便是佛陀。佛陀认为:人生来便是痛苦的,痛苦来自欲望,唯有放下欲望,才能达到永远的解脱!所谓无欲则无苦。

生命本就是苦难的一种形式,穷人因贫穷而痛苦,富人因富有而痛苦,名人因其名气而痛苦。最近退休的马爸爸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大家都笑了·~~~马老师,你这话能再假一点么?仔细想想,阿里做到这个规模,人家要付出多少心血?更别说阿里很多业务早已深切触碰到了某些垄断集团的利益,老马背后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就连现在的退休,也有其背后的深意。

人们不断的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然而无论获得多少成就,仍然无法满足。穷人想着要变富,有钱的想要变得更有钱,一套房的想着要有两套三套,生了一胎想要二胎三胎,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无尽的烦恼与忧虑,无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至死,一切归零,如梦幻泡影般消失。既然所有事物皆暂时,何不放下苦苦追寻的执念和欲望,知足常乐?

做自己

学生时代,我们忙着应付考试,最终的目标只为能考个好大学。终于熬到高考结束,听从父母的意见稀里糊涂填了志愿,浑浑噩噩混完大学,又开始随波逐流找工作,哪个工资高,待遇好,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赶紧的,上!

工作后又明里暗里忙着攀比:XX家又买新房子啦!XX家老公荣升CEO了!那谁谁谁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了哩~~· 瞬间,焦虑指数直线上升,发际线又后移了几厘米·····

就这样,我们一路匆匆忙忙,迫不及待去迎合这个社会,却忘了自己是谁,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现在,是时候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问问自己:当我们在别人眼中是隐形人的时候,我们会去过怎样的生活?什么事情能让你不在乎他人的肯定赞扬或者批评否定?到底什么才是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赚钱?养娃?别人的认可?买买买?还是做自己?为了这一切,当前的痛苦和付出是否值得?

毕竟我们只拥有只此一次的短暂一生。

只有当你在任何领域不跟任何人攀比时,你才拥有真正的生活!

找到具有使命感的工作,达到心流状态

感觉现在的工作很痛苦,却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只能苦苦支撑?想想自己上一次废寝忘食的投入到某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吧,这件事情是否能给这个世界增加美好,给人类带来意义?

想到了么?这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赋指引你要去做的事业。

什么?一件都没有,我就是一个对啥都不敢兴趣的死宅呀,那现在就开始尝试吧,大千世界,总有一件是属于你的,在达到人生的G点之前不要放弃好么?

把工作当作使命的人,期待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Ta们不会care升职加薪之类的利益得失,而是渴望通过工作,来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告别忙碌的生活,保持余闲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自己比现在更富有一些的话,生活会更幸福。但事实上,除开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外,物质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时间财富”。

时间富有的人,有充足的时间去体味他正在经历的事,而不是一直追赶自己的影子,一直匆忙前进,承受压力。

很多深陷996泥潭的互联网同行们,白天工作晚上开会,下班了还不由自主惦记着第2天的计划,出国度个假,心却还留在在办公室······心灵一刻也得不到释放。于是越忙碌,越焦虑,大脑带宽就越窄,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导致更加忙碌,忙碌又进一步加深焦虑·····如此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为了你的心灵健康,请每天给自己的生活留点余闲、允许自己偶尔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吧。

专注于当下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对未来的焦虑当中:哎呀呀,以后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肿么办,老了没钱咋整·········这种忧虑确实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担忧,则只会产生精神内耗,而无助于改变现实。

正确的做法是:针对这些担心,想想你现在可以做什么,then just do it, 做好眼下的事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未来自然不会太差。

快乐自律

我们可怜的人类,无时无刻不被情绪掌控,那又如何破解呢?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由想法决定,所以要想改变情绪,先改变想法和认知。

比如投资小损失一笔钱,你是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瞎了狗眼呢?还是庆幸自己还好没有投入更多的钱,或者告诉自己:这次又学到经验了呢,虽然花了点学费,但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赚到大钱,加油!

看看吧,同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想法是不是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情?

很多社会心理学实验都已经证明:潜意识就是命运,是会自我实现的,所以请时刻给与自己积极的心里暗示,以“快乐”自律吧。积极乐观的自我解释风格不仅能让你心情愉悦,还能让你收获一个幸福&幸运的人生哦!

只要心中有忧虑,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你也不会快乐!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吧!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