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个男人的最好方式是“谈钱”丨男人到底看重另一半的什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一部电视剧是这么说的:“想要测试你的婚姻薄弱点吗?”“过一段穷日子,丢掉两份工作,那惊人的有效。”

而中国民间也有一句古话,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天没钱一天的日子就成问题。钱能把一切人际关系照得透亮分明,什么都掩藏不了。

所以,男女关系中,尤其是婚姻生活中,不但男人对钱看得重要,女人更应该要看重钱,而且一定要学会跟男人谈钱,勇敢的谈自己在他的生活里究竟值得他花费多少钱。

因为,从社会结构和本质来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上的关系,才是真正长久而分明的关系。而婚姻,其本质就是男女之间的价值互换,本身就建立在钱和物质的基础上。

男女之间,实实在在的就是通过交换爱、性、物质、相互帮助来获得安全感的。男女之间,只有跳跃过纯粹的爱情之后开始谈钱,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的开始,才是对彼此的务实。

既谈钱又谈感情的女人最终什么都有,只谈感情的女人最终什么都会失去。

话很难听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喜宝》中的女主角一早就说过:我要很多很多钱,也要很多很多爱。如果两样都得不到,那我就要保持自己身体健康。乍一听,女人如此现实势力自私,再仔细一想,女性这种弱等生物不考虑生存物质基础,你让她去改天换地改变人类命运,好像脑子进水的人反而是你。

女人从生物属性上就很弱势,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所以女人会直觉性地从最为根本的物质追求入手。

当一个女人向男人谈论今后的生活保障时,往往意味着她是希望跟这个男人共同建设生活,而不是谈物质享受。

仅仅谈物质享受的女人是很好区别的,她会让男人不停的买买买,一味引导男人朝着感官享乐、奢华消费方向滑去,却绝对不会考虑这个男人的钱来的辛不辛苦,今后两人的生活保障在哪里。

所以,现实生活中一个女人一定要知道的是,当你与一个男人确认关系后,既要大大方方跟他谈钱谈收入谈共同存款,又要得到他的情感。

男人喜欢的,不仅仅还是一个女人的容貌,还有这个女人能够点醒他的敏锐思维和头脑。

而最终这样的女人,更能赢得男人的心,因为在理性占据核心的男人这里,生存始终是第一要务,而如果可以跟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构建生活的女人共同建设未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另外一种只是单纯的把自己的感情和自身奉献给男人的女人,不是说她就不好,而是从人的劣根性上来说,男人往往不懂得珍惜这样的女人。

不仅不珍惜,还会把女人这样纯净的奉献当成理所当然。

此外,只是奉献自己的女人通常也比较循规蹈矩,过于循规蹈矩就丧失了自我独立性,容易陷入家庭琐事之中忘记了一个女人的基本修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男人眼中只知道围着家庭、孩子、家务事打转的“黄脸婆”,厌弃得理所当然。

所以,只对男人谈奉献不谈钱的女人往往到了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而一开始就会跟男人谈钱的女人,会聪明的既抓住钱也抓住男人的心,什么都不会失去。

看清男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跟他谈钱,只有这样,他才会清醒而清晰地衡量眼前这个女人的思维、家庭价值、社会角色存在的必要性。谈钱,是唤醒男人重视自己的最佳途径。

婚前婚后都谈钱,才是真正爱自己

曾经的女人都很传统,以爱之名自己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罪都可以受,只要这个男人承认爱自己一个人。

爱对于女人来说的确是大过天,卓文君当年可以半夜离开富有的家庭,与穷得叮当响的司马相如私奔,很难说是理性行为,但她就那么做了而且还为了支撑家庭当垆卖酒,让家财万贯的老父亲十分丢脸,最终同意接济二人生活。

这是典型的以爱之名要挟父母,成全自己的做法。

但最终 ,司马相如名震天下之后,仍然想要娶一房小妾满足自己的私欲,卓文君知晓后以一首《白头吟》力挽狂澜。但尽管如此,两人的爱情也不复当年。

那一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说到底,仅仅是女人的一厢情愿,男人才是最不在乎失去感情的理性动物。

如果男人真的爱你,就能够接受你跟他谈钱,因为他最清楚钱才是自己最看重的东西,你若主动跟他谈钱,才能赢得他真正的重视和理解。

否则,他只会把你看成一个情感动物,并且对他毫无威胁。

试想一下,当一个女人容貌衰老又不懂理财,又从不跟男人谈钱,男人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个女人值得他保有一生呢?

所以,女人一定要记住婚前婚后都要谈钱,那才是真正看透一个男人的最好方式,也是真正爱自己的表现。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Nigel Barber (2003) Divorce and Reduced Economic and Emotional Interdependence, 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 39:3-4, 113-124, DOI: 10.1300/J087v39n03_06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