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不仅只是个仪式,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ah大婚

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和Angelababy,在上海市展览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场据说邀请了半个娱乐圈,最终花费高达两个亿的婚礼,绝对称得上是世纪婚礼。

在一项关于“举办婚礼的意义”的调查里,有四个名列前茅的答案,有趣却又尴尬。

第一:光明正大的把自己曾经出的份子钱拿回来。

第二:落落大方的嘚瑟,让别人看看自己条件不错。

第三:认为大操大办是当地传统,自己也不得不屈从。

第四:婚姻是人生大事,岂能儿戏?

你看了这四个对婚礼意义的解释,会怎么想?

我们的婚礼,居然不是为了爱情而办。只是为了收回曾经出的钱,只是为了让别人感觉自己好,只是不想因为没结婚而太出众,只是......

于是现在的90后人群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这么大费周章的折腾,很多人连婚都恐惧,何况是场婚礼。

峰终定律

相对于婚礼,通过筹办的过程,更加了解彼此家庭做事习惯,慢慢体现一个人的筹划能力,体会每一个细节带来的感受,直到婚礼那一天,成为最闪亮的主角,感受极大的幸福。

这才是婚礼,这个仪式真正应该带来的快乐吧。

二 简化复杂流程,让婚礼的感受真正属于自己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讨论了婚礼仪式的必要性,有位辩手的言论立马冲上了热搜。他说现在的婚礼:“就像是一场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而一天参加的,就是相声小品以及曲艺杂技。”这一番话犀利的指出了婚礼仪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在《行为设计学》一书中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毕业时,会选择哪一种形式呢?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毕业舞会,少男少女们租借加长豪车,最后却吐的天昏地暗。但是也有人选择了“高三学生签名日”,纪念自己进入另一个环境。

所谓”高三学生签名日”就是指,让高三学生们,大声的向所有的同学,说明自己即将进入的新大学的名称,并纪念签名。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次活动就是一个庆典,纪念他们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希望,他们会希望自己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婚礼仪式一样,有的传统,奢华,仪式感太强,参加的人,更像是演员。

而我们心中希望的婚礼感受应该是像“高三纪念日”一样,充满希望,充满自豪感。

怎样能避免这种距离感呢?让婚礼的甜蜜感受,真正属于自己呢?

01.婚礼应该回归生活。

现在有的婚礼仪式上会用视频,演绎两个人相爱的故事。亲戚朋友们,都带着爱和祝福,看着新人的幸福。而婚礼的筹备过程,也不应过于繁复,两个人的婚礼,就要点点滴滴都是两个人的努力。

02.婚礼需要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现在有人选择旅行结婚,裸婚。或者只是邀请最亲的挚友亲朋,参加自己的婚礼。甚至有人会完全设计,属于他们的专属婚礼仪式。这些行为去繁就简,但反而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回忆。

就像《行为设计学》里所说,

我们的生活由决定性时刻构成。但我们并不需要束手等待,等待这些时刻的来临,我们能够成为这些时刻的创造者。

每一步都是属于自己的创造,才能成就自己的峰值体验,让婚礼成为两人最甜蜜的回忆。

三、属于自己的专属婚礼,是美好婚姻生活的开始。

因为婚礼我们更懂得,好的仪式是需要设计的。那么,我们以后的婚姻生活如何能够利用一点仪式感保鲜呢?

罗振宇和他的老婆约定,每天早起的人,要帮晚起的挤上牙膏。一点点小的仪式,却显示了早起人对晚上休息晚了,起不来的疲惫人的关爱。

张泉灵说,她和老公吵架了,不会不理对方。因为夫妻俩早已经提前商量好,一吵架就要抱抱对方。这一个小小的拥抱,就能化解很多的不理解与不快乐。

是否可以考虑写下属于两人的爱情日记?甚至吵架的事情也要记上。美国的一对夫妇,坚持写了几十年。刚开始的总是这两个人在吵架,可是慢慢的,他们变成了共同学一个东西,日记本成了彼此沟通的一个桥梁。这就是爱的流动。

也许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里程碑式的纪念日,“结婚100天纪念日”“无吵架20天纪念日”......

这些仪式都将是美好婚姻的养分。

黄磊,举办了两次婚礼。第一次是忙了一整天,只洗了把脸,就急急忙忙赶到饭店,和亲戚朋友们吃了顿饭,婚就算结成了。可是第二次,他带着两个孩子,和他的老婆又结了一次婚,又办了一次婚礼。孩子们也体会到了,父母爱的力量。

当我们抱怨婚礼这个事情已经很古板了,只是对形式的古板印象。这个仪式本身是能够带来很多快乐的。

所以用仪式,纪念婚姻;用一世,见证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