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杀虫性价比高,但用在玉米上极易出药害,使用需谨慎

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是玉米上常见的害虫,防治这些害虫的药剂有很多种如甲维盐、茚虫威、虱螨脲等,但有部分农户喜欢使用性价比高的阿维菌素进行防治,虽然阿维菌素杀虫谱广、性价比高,但在玉米上却不可乱用,否则将会带来很多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看下

如图,这是笔者昨天在下乡时遇到的情况:一位农户大姐说自家的玉米出现了病害,但不懂是什么病害所以要带我们去看帮忙诊断下,所以我们跟着大姐来到她家的玉米田块,发现她家的玉米植株叶片出现萎蔫、卷曲、黄化、下垂的现象,同时观察茎秆,发现茎基部已经变褐腐烂,有很多棵出现倒伏的现象,剥开茎基部的发病部位,会有有一股恶臭的腥味扑鼻而来。

看到这些症状,笔者我脑海里马上联想到是不是玉米发生了茎基腐病,于是问大姐这几天的天气情况,大姐说前两天下过雨,雨停后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了。笔者心里若有所思:雨天潮湿、茎基部腐烂、恶臭味...一切视乎都符合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正当笔者准备拍定该情况为茎基腐病所引起的时候,伙伴突然拍着对我说,你看,隔壁的玉米生长正常没有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茎基腐病吧?

笔者我瞬间呆住了,环顾四周后觉得伙伴说得有理,于是询问大姐用过什么药了?用了多久了等一系列问题,在得知大姐在一个星期之前使用了5%阿维菌素乳油35g一桶水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然后笔者也询问了其他技术老师后,笔者心中便有了答案,即确定该情况为阿维菌素药害。

为何笔者最终确诊该情况为阿维菌素药害而不是单纯的发生茎基腐病呢?跟着笔者一起来分析下就清楚了

玉米田间发生茎基腐病后,会导致玉米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的腐烂,同时发病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恶臭腥味,之后上部叶片会慢慢卷曲、黄化、萎蔫,最终整株倒伏枯死。虽然大姐家的玉米出现的情况与茎基腐病症状相似,但以下几点却推翻了该现象为茎基腐病的理论。

首先,如果该玉米田块是单纯的发生了茎基腐病,那么在田间就会看到明显的发病中心,但大姐家的玉米却是全田玉米植株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病害的发生规律不相符合;

其次,假设大姐家的玉米田块确实是发生了茎基腐病,按理说茎基腐病是可以随灌溉水或者雨水进行临近传播的,但我们却发现临近田块的玉米植株生长健康,田间没有出现类似茎基腐病的情况,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是发生病害了,既然不是病害,那应该是药害了;

最后,经过沟通了解到农户大姐在一周前用过阿维菌素防治害虫,然后我们也询问了其他经验丰富的技术老师,他们说阿维菌素在玉米上使用确实有药害风险,尤其是在甜玉米和糯玉米发生药害的风险很大。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推断出该农户大姐在一周前使用5%阿维菌素乳油35克一桶水喷雾玉米防治玉米害虫,但由于前两天一直下雨,导致药液随雨水渗透进入玉米植株后积累在茎基部而出现了药害,即茎基部变褐腐烂,之后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所以引发并加重了茎基部病的发生,才会出现细菌性病害该有的恶臭腥味。

玉米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即茎基腐烂倒伏,其实已经补救不了了,这其实与农户大姐自己有关也与农资店有关,所以我们建议农户大姐可以去找农资店老板进行协商处理以减少更多损失。

总结分享

现在市面上的玉米品种较多而且复杂,品种其中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常规玉米等等,但每一个育种公司所培育出来的玉米无论是抗逆性还是抗病虫情况都不一样,再加上目前很多生产的阿维菌素的厂家都添加了不同的助剂,有些渗透性强的助剂对玉米的安全性较差。

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很难分辨哪些玉米使用阿维菌素出现药害的风险低哪些风险高,所以我们建议农户或者农资店老板慎重在玉米上使用阿维菌素以免发生药害,对于防治玉米螟、黏虫或者草地贪夜蛾等害虫,推荐使用甲维盐、虫螨腈、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效果优异同时安全性又高。

以上就是笔者的实践分享,如有不足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笔者的可以点个赞和关注,以后将会分享更多精彩内容,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