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市盈率

市盈率的定义很简单,股价除以每股收益,或者公司市值除以净利润。股价可以直接获得,每股收益如果采用去年的数据,就是静态市盈率。如果是最近四个季度的收益,就是滚动市盈率(TTM)。如果是去年的每股收益乘以最新的增长率,然后得出预估的每股收益,那就是动态市盈率。

市盈率应该是投资者使用最多的指标,市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估值的高低,即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看法。但多高才是高,多低才是低呢?市盈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比较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即把市盈率看做收回投资成本的年限。假如无风险收益率4%,那就意味着,25年你将没有任何风险地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所以股市的估值应不高于25倍,否则就可以投资无风险资产了。如果股票市盈率低于10倍,那意味着每年超过10%的回报,不到10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这时股市就有相当的吸引力了。

这样的比较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股市与利率负相关。推导很简单,加息会推高无风险利率,人们对于风险资产有更高的回报要求,所以股市会下跌。反之,降息则是利好, 14年A股牛市的导火索之一就是央行的降息。

但貌似事实不是这样的。利率的波动十分剧烈,但股市的估值貌似基本在10-40的区间。以美国为例,30年来,贴现利率从10%以上一直下降到2008年最低0.5%,直到最近两年连续加息才涨到2.75%。但股市的估值(以道琼斯指数和标普指数为例),低了10倍左右,高了30倍左右,跟利率没啥关系。07年下半年到08年底,利率从6.25%一路下行到0.5%,然而股市市盈率竟然一直维持在10-18的区间内窄幅波动。我们都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世纪级别的金融灾难,但以估值来看,与利率比较,并未明显高估。

所以我的结论是,以利率作为标尺,我们还不足以判断高估还是低估。当然,10倍以下大概率低估,40倍以上大概率不低估,但15-25的区间,有可能是高估,也有可能是低估。

但如果换个角度,市盈率不是收回成本的年限,而是企业这样的状态能维持多少年,结论可能就会很清晰。

以A股老大哥茅台为例,现在市盈率20多倍,光看数字说贵谈不上,说便宜也谈不上。但换个角度想,茅台今年的盈利状况能维持20年吗?貌似没啥难度,要毁掉它反而要大费周折(求脑补毁掉茅台的N种可能)。所以我认为茅台是没有高估的。

再说港股大哥腾讯,现在市盈率大概30多倍,可能稍微有一丢丢高估。但两三年后,腾讯的利润会轻松突破1000亿,届时市盈率也就20出头,所以很多人认为腾讯也没有高估。的确,从数字上看,没有高估,但正如前面所言,这个数字也不是可以放心说低估的。那我们换个思路想,这样的状态可以维持20年吗?

腾讯的资产大致分为两块:自身业务,包括游戏、增值业务、广告、支付等,和投资业务。腾讯的社交帝国坚不可摧,自身业务目前看不到任何挑战者,我觉得未来也难有,目前的盈利维持10年小case,但20年就要打个问号了。试想一下,10年以后,大家还会像今天这般离不开微信吗?会不会出现新的产品把用户都带走?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10年前,QQ看起来也是强大到没有对手。假如没有微信,只有QQ的腾讯,那很难有20倍以上的估值,因为业务稳定缺乏想象力,跟无风险资产相比没有太大吸引力。

再说投资业务,这块目前占比已经不低,腾讯也越来越像投资公司。有人认为这是隐藏的金矿,未来会逐步进入收获期,但我不敢苟同。不是怀疑腾讯的投资水平,而是我深深的知道,投资是件风险很高的事情,失败的案例多如牛毛,成功的案例反而是凤毛麟角。乐视的坑腾讯倒是没踩,但后面就真的没坑了吗?万一哈,美团滴滴这样盈利无望的公司将来估值大幅缩水,腾讯的几百亿投资打了水漂,那也不是不可能对吧。退一步讲,腾讯的投资业务,也是投资业务,指望那些公司将来拥有腾讯一样的盈利水平,那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很难给予和腾讯自身业务一样的估值水平。

再举个例子,陕西煤业,现在8倍市盈率,可以开采100年。就算现在的煤价不会一直持续,陕西煤业将来的利润只有现在一半,那也16年就收回成本,剩下84年开采权完全白送。管理层需要很努力吗?不需要,守着那么好的资源,挖就是了,没啥难度(只要不发生工人全体罢工,大股东把煤矿白白送人之类的事就好)。所以陕煤的低估,显而易见。

三个例子,三个结论。虽然我是学数学的,但越来越觉得,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与其总结规律,试图发现赚钱秘诀,还不如踏踏实实思考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寿命。市盈率给了初步的判断,但还是要结合企业具体分析,如此才能得出更加令人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