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我最喜歡的音樂電影就是《搖滾校園》

《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海報

就衝電影中的音樂,《波西米亞狂想曲》都配得上那些讚譽。

然而我最喜歡的音樂電影,沒有如此的恢弘。它的名字叫《搖滾校園》,上映於2003年。

我不知道有沒有很多人看過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青春期躁動的男孩子都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個搖滾明星。不要忘了,約翰尼德普也曾經懷揣這個夢想。

《搖滾校園》

影片講述了胖子傑克布萊克飾演的杜威費恩,瘋狂的迷戀搖滾樂。然而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甚至寄宿在曾經的搭檔家的地板上,每天還做著成為搖滾明星的春秋大夢。機緣巧合之下,他居然成為了一所學校的“假”老師。然而在課堂上,他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並且組建了“搖滾校園”樂隊,去參加搖滾樂比賽。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電影的最後,雖然“搖滾校園”沒有奪得比賽冠軍,但卻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故事。而我們的胖傑克,也收穫了一份來自於真老師的、難能可貴的愛情。

不知道為什麼,凡是傑克布萊克參演的電影我都覺得還好,也許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神經質的人,所以對錶演起來神經兮兮的胖子傑克很有好感。

像老師嗎?

搖滾,其實一直不單純是音樂的範疇,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喜歡搖滾的人也並不都是離經叛道的。相反,他們是一群追夢的人,他們是一群很有執行力的人,他們是一群說到做到的人。

就像影片中看似一事無成的費恩一樣,傑克布萊克也是一個妥妥的搖滾迷,他彈得一手好吉他,可以寫歌,曾經也和另一個胖子組建過自己的搖滾樂隊……雖然他並沒有成為瑪麗蓮曼森一樣的搖滾圖騰,卻堅持著自己的音樂夢想。

《搖滾校園》中的傑克,就是在扮演著曾經的自己。他把自己對於搖滾樂的愛都酣暢淋漓的表現了出來。片中的每個小演員也很棒,不論是吉他、貝斯、鍵盤,還是燈光音效都令人印象深刻。他們中不乏在音樂名校就讀的小天才,所以特別的真實。

這部閤家歡的電影,把搖滾樂真正的意義傳遞給了觀眾:它既是我們發聲的途徑,也是獲得力量的渠道,更加是我們的心靈得以慰藉的港灣。

然而孩子們的搖滾,卻又把搖滾樂提升到了傳承的檯面。也許只有真正熱愛這個世界的人,才會如此沉迷搖滾樂。

也許我也只是單純的喜歡胖傑克這樣酷的老師吧。

有趣的靈魂

反正在我的眼裡,最喜歡的音樂電影,就是《搖滾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