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孤獨的落魄者,高傲的狂想者

最近觀看了一部綜藝《樂隊的夏天》,逐漸喜歡上樂隊的感覺。今天的主角,皇后樂隊,

《波西米亞狂想曲》《We are the champion》《We Will Rock You》都出自偉大的Queen。我雖然錯過了他們最輝煌的時代,但在潛意識裡,這支樂隊的影響彌遠。特別是主唱弗萊迪的人格魅力,他在舞臺上極具藝術色彩的高傲表演,無數人為之傾倒。

《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孤獨的落魄者,高傲的狂想者

01.

這部電影高度還原皇后樂隊的組成發展,拋開電影本身,弗萊迪的成長曆程確實充滿傳奇色彩。從小在印度長大,由於性格缺陷,在信仰襖教的本地人裡成為了異類。後來移民英國,因為種族問題被排斥,又因為不同的牙齒構造被同齡人嘲笑稱“巴基”。可以說,他的童年並不幸福,缺少關愛,喪失了自我認同,而音樂成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所有演出層次達到戲劇化程度的搖滾歌手中,佛萊迪依然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極限。我只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確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將觀眾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大衛·鮑伊

在搖滾上,他確實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非凡的音感和令人陶醉的嗓音,在舞臺上光芒萬丈,風情萬種。有一個片段是,他遠離喧囂的城市,融入鄉間無邊的氤氳裡,葳蕤的花草頓時給了他靈感,回到臥室端坐在深重的鋼琴前,輕盈地哼起旋律,再將數種不同的律動摻合在一起,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誕生出《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孤獨的落魄者,高傲的狂想者

02.

可是,任何的偉大都得來不易。面對前所未有的榮譽和擁戴,弗萊迪迷失了,樂隊也陷入囹圄。從小的性格缺失在燈紅酒綠間被無限放大,他迷上了同性,日日夜夜買醉放縱,高傲一夜之間變成了沉淪落魄。女友瑪麗無法忍受,決定和他分手。在小人的離間下,他與樂隊成員產生分歧,最後解散。眾叛親離,他走出諾大空虛的房子,任憑暴雨擊打,眼神流露出孤獨。他被人出賣自己的隱私,一夜變成眾矢之的,所有的媒體記者圍繞著自己,追問自己的私生活。指責鋪天蓋地,唾罵兇如驚濤,他的世界變得麻木,眩暈,迷茫。

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某某明星因為壓力大選擇吸毒。作為公眾人物,確實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是吸毒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為了解壓的藉口。吸毒是對自我的逃避,對現實的求饒,對生命的不負責。

《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孤獨的落魄者,高傲的狂想者

弗萊迪在瑪麗的幫助下,最終還是醒悟了,難以想象他面對所有輿論指責時有多麼堅強。他對自己,對樂隊家人說:“我的人生由我自己做主”。經歷了紛爭、背叛,他發現音樂,還是自己無法割捨的部分,他迫切渴望走出泥濘,給人們帶來的是希望信心,而不是消極墮落。

03.

出演Live Aid慈善演唱會,是弗萊迪最重要的決定,他將把生命最後的餘力付諸於此。演唱會的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七萬,還有上百個國家的電視轉播,收視高達20億。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豪華的舞臺設計,只穿了一件背心,嗓音卻能震懾靈魂。他還是弗萊迪,舞臺上的那隻高傲的精靈,有深邃的眼神,有風情萬種的舞姿。萬人打著相同的節拍,合唱《We Will Rock You》,只有皇后有如此魅力。談起音樂,他還是那麼胸有成竹,嘴角上揚。曾經他質疑成員,他們都有幸福的家庭,而自己除了孤獨外一無所有。如今,他熱愛樂隊,在此收穫家庭的溫暖,成就了夢想,實現了自我價值。他驕傲地對父親說:“我做到了善思,善言,善行”。

請先喜歡上自己,再追尋希望。

《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孤獨的落魄者,高傲的狂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