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高調反女權的女人,憑什麼拿下9.1的高分?

在中國,有一部美劇悄悄開播了。


它特別“政治不正確”,因為它的主角是一個反女權的保守人士。


而它的戲劇性在於,這位反對女權的人,是一位女人,而非男人。


而且,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美國夫人》



1971年,美國。


菲莉絲,是一個有著6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但和普通家庭主婦不同,比起新的食譜,她更關心時政,並一心想撲進政壇。


菲莉絲有這個野心,同時也有這個能力。


她的專業是政治學,做過炮手和彈道技術員,出過四本關於核策略的書籍,她還差點進入了哈佛法學院進修研究生...



即便有如此牛x的經歷做背書,但在兩年的議員競選中,她都失敗了。


最開始,她以為是自己影響力不夠,是自己人脈不多,是自己見識太少...



但一件事,改變了她的看法。


在別人的牽線搭橋下,她有機會去華盛頓與政界名人面對面交流。


在寬敞的辦公室裡,在場的6個人,只有菲莉絲一個女人。


她沒有任何畏懼,針對時政侃侃而談。



但講到一半,她被另一個男人打斷:你可以幫我們記一下筆記嗎?


菲莉絲有些懵逼,她問:為什麼?


那個男人回答:因為你的字可能寫得很漂亮。


這是最傷人的刻板印象:女人的話沒什麼分量;女人的字寫得好,就該記筆記,女人心思細膩,不該出現馬虎的錯誤...



那一刻,菲莉絲明白了,她落選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僅僅是因為:她是女人。


就連支持她競選的丈夫,也只是在虛與委蛇,他從不認為自己的妻子會贏。



菲莉絲放棄了競選,但沒放棄野心。


她另闢蹊徑,開始從當時如火如荼的女權運動下手。



但不同的是,她的立場不是支持,而是開始有組織,有紀律,有規劃地反對女權運動...


慢慢地,她的名字被看見,她的聲音被聽見,她的野心也在一步一步擴散。


菲莉絲以一己之力,改變了美國女權運動歷史的進程...



《美國夫人》於4月15日首播,是FX聯合hulu出品的一部9集迷你劇。


導演是做過爆款的人:安娜·伯頓和瑞安·弗雷克(兩人都導過《驚奇隊長》《億萬》)、阿馬·阿桑特(《使女的故事》)、勞瑞·德·克萊蒙特(《惡行》)...



演員陣容也很強大:凱特·布蘭切特、羅絲·伯恩、莎拉·保羅森...


凱特·布蘭切特


羅絲·伯恩


莎拉·保羅森


凱特除了是主演,還是本劇的主製片人。據說,FX聽說凱特要加入後,立馬買下了本劇。


這也是電影大咖凱特,首次轉戰電視劇。


經歷過無數電影的洗禮,凱特的演技已經不需要證明,任何角色,她只要往那一站,基本就穩了。



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再加上精彩的演技,讓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從8.8一路飆升至9.1。


有網友評論:這是關於性別觀和權力壓迫的討論,是時看時新的對女權與平權之路上的徘徊的回顧。



《美國夫人》是一部群像劇,是風雲際會之下,女權運動者和反女權運動者之間的對峙和爭鬥。


而劇中真正的主角,是一部叫做《平等權利修正案》的法案,這部修正案,是那場歷史運動的漩渦中心。



修正案的內容很短,全文只有三條信息,簡單來說就是:


1. 不得否認或剝奪憲法規定的平等權利;


2. 國會有施行本修正案條款的權力;


3.本修正案於批准之日的兩年後生效。


從左到右:Steinem, Abzug, Rep. Shirley Chisholm and Betty Friedan


就是這麼簡單的三條內容,女權運動者卻用了近一個世紀去推動它的成立。


早在1923年,此修正案就被提出,但被否決,然後被慢慢遺忘。


1963年,修正案又被重提,且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7年時間38個州通過此修正案,就可以通過...


1977年,經過女權運動的努力和呼籲,35個州承認了修正案。


在一切即將走向勝利的時候,菲莉絲·施拉夫利殺了出來,幾乎以一己之力,將修正案攔腰折斷。


《美國夫人》還原的,就是這段轟轟烈烈的歷史。


Phyllis Schlafly


凱特·布蘭切特飾演Phyllis Schlafly


雖然劇集從導演到演員,遍佈了女權主義者,但她們卻沒有一味地醜化菲莉絲的形象。


相反,如果拋開立場來說,菲莉絲極具人格魅力。


她的執行力、洞察力、邏輯思辨的能力,都遠遠超越了那些看不起她的男人。



在反對女權運動時,她敏銳地嗅出,女權運動者內心深處的傲慢,導致她們對家庭婦女極其輕視。


當女權主義者在國會和議員中游說時,菲莉絲已經聯合家庭婦女,組成了一支力量龐大的隊伍。



她的演講,能一針見血地刺痛家庭婦女:


我並不反對女性獲得成功,不反對女性離家工作,那是她們的選擇,但我反對一小股精英團體,打擊主婦。


女權分子特喜歡說,她們想給女性選擇權,但如果你敢選擇做全職媽媽,那你肯定是有問題,如果你不覺得被奴役了,那你是愚蠢,不明事理。



而且她的思維開闊,極富創造力。


當女權運動者在街頭吶喊呼籲時,她帶著家庭主婦,在政府機構裡派發麵包。


麵包上,還有這樣一句標語:做麵包的人,送給掙麵包的人。


這句標語,對承擔了養家責任的男人,特別受用。



不僅如此,她情商極高,口才了得,能八面玲瓏地處理各方人際關係。



或許,你會疑問,《美國夫人》是一部反女權的劇嗎?


其實不然。


在劇中,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都遭遇了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而這種歧視,在劇裡是不露聲色的,有時候只是一句臺詞,一個場景。



菲莉絲要出遠門,並且在外過一夜,老公的第一個問題是:那孩子怎麼辦?


似乎,照看孩子的責任,全是菲莉絲的。



菲莉絲累得散架,老公全然不顧,依然逼著菲莉絲和自己啪啪啪,儘管菲莉絲已經婉轉拒絕...



在閒暇之餘,菲莉絲在做運動,背景音是電視的廣告。


廣告裡,傳遞的是這樣的理念:保持好自己的身材,否則老公就對你失去了興趣。



即便是看似瀟灑的自由派,在男權至上的社會中,也沒辦法完全瀟灑。


在遊說政客的過程中,她們直言不諱地說:我們需要一張漂亮的臉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這場風雲變幻的歷史運動中,女性的力量都得到了無限的彰顯。


從某種程度來看,還原這段歷史就已經極具女權意味,因為這是一段屬於女人的歷史。


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她們都把自己的名字,印刻在了這段歷史中。



《美國夫人》最大的價值,是它回顧了美國上個世紀,女權運動的慘敗。


它的故事,無論是對中國還是美國,都極富反思意義。


凱特·布蘭切特在採訪中,也曾直言:當回溯一個歷史時刻,其唯一原因,就是要找出如今美國的女權運動,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它讓我們認識到,平權之路走得太難太難了。


這其中的障礙設置者,不僅僅是怕碰觸他們既得利益的部分男性,也有看似同道中人的部分女性。



《美國夫人》為何能有9.1 的高分?


因為它展現了性別歧視的存在,但它沒有設置一個英雄,充滿熱血地去打破這個存在。


它客觀呈現了兩種聲音:反對和支持。她們每一方的立場,都有著不同的利益考量和博弈。


正如網友所說:在女權和反女權的矛盾對峙下,是各種道不清的女性困境。


而這個困境沒辦法通過幾個口號就能解決,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