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1978年抗旱纪实(旧照片)

1978年,黄梅从6月下旬到10月下旬,共120天,基本无雨。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江湖水位徒降,江水灌不进,库水放不出,长期无雨髙温,塘堰干涸,河渠断流。

长江水比同期下降3.09米

[ 小池轮渡迁至江心 ]

三大水库水位落浅,进入少有枯水期,图为面积最大的垅坪水库。

大地久旱,尘土飞扬。

干旱的田地。


全县81万亩农作物面临干旱,农业面临減产欠收严重威胁。在这紧急关头,六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先后抽调干部1800余人,组成15万抗旱大军,按水系分东丶西丶南丶三条战线,摆开三大战场,952个抗旱点,搬江水,抽湖水,提库水,引泉水灌溉。一场战天斗地的抗旱夺丰收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搬 江 水


黄梅人民斗志昂,长江沿线摆战场。工地醍目的标语:


长江有水,黄梅不旱!


斗到天低头,誓夺桹棉大丰收!


小池清江囗工地正紧张安装抽水机,快速投入抗旱战斗 。

马达隆隆震天响 江水北上入禅乡

[ 小池清江囗工地 ]

搬大水,抗大旱,抗到底夺丰收!

[ 刘佐红卫闸工地。]

长江有水,分路丰收!

[分路杨闸工地]

[新开工地]

[分路江华工地]

江水滾滾越大堤

流水欢歌润旱田

[分路 ]

江畔马达彻长空 挑灯夜战不亱天

[ 清江囗工地 ]

马不停蹄,撤机转点,战略转栘。

孔垅抽水站

孔垅王大圩工地

孔垅严闸工地


抽 湖 水


太白湖畔摆战场 百驾水车震天响

[ 手机橫看 ]

[濯港上游工地]

江湖有水, 黄梅不旱。

[ 濯港十里靑年抗旱突击队]

[城关公社工地]

[马林桥工地]

[城关马林桥二级提水工地]


[苦竹工地]


库 水


搬江水,抽湖水,提库水。

[ 古角水库工地]

[垅坪水库工地]


全县共出动抽水机3599台,68650马力,电动机51台。11100千瓦。

马力不够人力上,争分夺秒抗旱忙。

大河天门清河沟棑障。

杉木下河开沟备战三级提水。

小池公社清沟排障。

机械不足劳力上,誓夺全胜斗志扬。停前柴下大队组织村民挑水上山抗旱。

刘佐挑水抗旱

干部带头,群众加油!大河陈九房大队村干部带头挑水抗旱。

男女老幼齐上阵 提桶揣盆显身手

[ 柳林南北山 ]

乡里伢人小志坚 艰苦奋斗记心间

[ 大河陈九房 ]

架起水车土法上,笑语欢歌车水忙。小池建中大队陈小珍和她的姐妹们战斗在田头。


引 泉 水


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引泉灌溉。柳林南北山竹筒引泉水抗旱。

八一水利工程大显神威

[ 八一闸 ]


开放八一大闸,引江水灌溉。以130立方米/秒流量,总引水量14亿立方米,保障沿湖机站能提水灌溉。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人民子弟兵在抗旱前线。

抗灾救灾物质源源不断运到灾区,全县共筹集抗旱资金500万元。

长航港务局全力支援我县抗旱用油。专程油轮抵达小池卸油。

汉陽钢厂来梅支援抗旱和我县工程人员并肩战斗在八一电排站

武汉市抗旱第六指挥部支援我县船泵。

大桥二处支援抗旱。

全县干群意志坚, 各行各业来支援。小池供銷社酷暑髙温送油到工地前线。

战地卫生员

[ 刘佐工地 ]

电影公司组织创作专班,绘制抗旱宣传画,为全县人民抗旱鼓劲加油!

县气象站不失时机进行人工降雨。9月底,抗旱结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旱灾损失降至最低,除棉花減产外,粮油都夺取了超上年的好收成。黄梅人民在大灾面前交了一份滿意答巻。

白湖蒋咀抢收早稻,喜获丰收。

纯朴勤劳的农民,灾后丰收不忘国家,踴跃交公粮。

孔东喜摘新棉


参加本组图片拍摄 还有:何新民丶張迪芬胡佳期丶付细保丶邢顺华等师友。


[ 数据来源1999年版"黄梅县志"P206]


作者简介:陶培德 ,黄梅电影公司退休职工,黄梅早期摄影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