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公职人员很少会参加,原因很现实,第五个原因很无奈

最近大学同学要搞十年同学聚会,听到这个消息,才发现自己已经毕业十年了,一晃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这才真正感受到在学校里学到的“白驹过隙”的真正含义才算是有了切身体会。

不过,同学聚会那天本人没有机会参加,主要是一位上级领导来视察,无法临时请假,最终错过了同学聚会。说实话,心里还多少感觉到有点可惜,毕竟很多年没有见过大学同学了,错过这次的相见,又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能再相见了。

后来,跟一个大学舍友聊天,他说起了聚会当天的事情。当时进入体制内的同学基本都没有参加那次的聚会,不少同学感觉“不爽”,认为进入体制内的同学有点瞧不起人了。


面对同学的“抱怨”,我也只能呵呵一笑了!

其实,他们的说法我很不认同,因为自己当时确实是工作的因素,才导致参加同学聚会的事情没有成行。

自己静下心来想过这件事情,他们会有这种感觉也很正常,但是并非体制内的同学不愿意参加这类同学聚会,可能也会因为某些因素,而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于体制内的人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作为体制内人员的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01 公职身份的特殊性

当前具有公职身份的人,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和事业编,他们似乎成为社会上关注度很高的人,这类人只要发生点冲突,可能就会迅速成为社会热点。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否是公职人员的错误,都会被提到一定的层次上,甚至可以说动辄就要上纲上线。

如果去参加同学聚会的话,肯定是要喝酒的,一旦喝酒很有可能就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万一被好事者传到网上,很有可能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前程,因此多数人是不敢冒险的,也就直接放弃参加同学聚会。


02 临时性工作的限制

说实话,在体制内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临时性的突发工作有很多。以我这次没有去成同学聚会为例,并不是不想去参加,确实是因为上级领导突然决定要来,而我又是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必须陪同并且还要做好本地工作成绩的介绍。

面对临时性工作,很多体制内的人也只能选择放弃个人的事情,选择单位工作,这种情况虽然并不绝对,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的。因此,遇到临时性突发工作的时候,也就只能选择放弃参加同学聚会。

03 容易有同学找办事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免不了相互寻求办事。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多年没有联系过,经过交谈和了解后,清楚各自的性情变化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了解彼此的近况后,肯定免不了有些人会提出某些事情需要帮忙。面对需要帮忙的同学,碍于同学面子,又不好意思拒绝。最终为了给自己省事,也就直接放弃参加同学聚会了。


04 工作性质必须保密

这个原因其实和公职人员身份的特殊性有一定联系,很多公职单位的工作属于保密性比较高的,尤其是像公检法等单位的案情,这些都是不能随便对外透露的。但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可能说了一些需要保密的事情,自己可能就要摊上大事儿了。因此,为了工作的保密性,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就无奈选择不参加同学聚会了。

05 工资福利待遇的事

现在社会上对于体制内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觉得公务员、事业编属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应该非常好。但是现实中公务员、事业编的工资福利待遇真的很一般,并不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好,顶多也就算是稳定中的“中等水平”。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肯定免不了在一起谈论起单位的福利待遇,而体制内的人肯定会成为重点,他们肯定会不断地询问公务员、事业编的福利待遇。如果说自己的福利待遇低的话,他们肯定不相信,那就得进行解释,甚至还得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福利待遇真的很一般,如果真的到那种程度,又可能被某些人误会自己有什么猫腻儿。因此,,眼不见为净,干脆不参加。


对于同学聚会,你如何看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东爱雨小公

#学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