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中国被邀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会议上舌战群儒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了五次大的战役较量,在毛泽东“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方针下,经过两年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中朝方面与美国在朝鲜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仪式这天,中国和朝鲜的谈判代表们昂首挺胸走进签字会场,而美国代表则显得有些垂头丧气,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在抗美援朝这场较量中中国打赢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果的争议

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认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充其量是打了个平手。”其实,“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能混淆在一起相提并论的。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是南、北朝鲜的一次内战,从北纬38度线(三八线)附近开战,最终也是在北纬38度线附近停战,对于“朝鲜战争”来说是打了个平局。

抗美援朝战争

而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中国边境的安全。

到签订停战协议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附近的,并且到停战的最后时刻,彭德怀指挥的金城反击战又把停战线在金城地区向南平均推进了15公里,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都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这也是历史性的重要一刻。克拉克在1954年出版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曾写到:

“我获得了一种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了一种失望的痛苦。”

抗美援朝纪念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影响了全世界

回想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的屈辱史,再对比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在与美国为首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的军力较量中,并获得了胜利,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作为侵略战争的主力部队,动用了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近半数以及陆军的三分之一兵力,并把整个国民经济带入了战时轨道,消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投入进战争。

但是,军事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志愿军却仍然能够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消耗敌人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最终取得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世界各地,西方各国感到了极大震慑,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对新中国的了解。

克拉克签署停战协议

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结束后,感慨地说: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1953年9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郑重提出警告: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该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国时,周恩来亲自到车站迎接,并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宴会。谁也没有看清楚周恩来那天到底喝了多少杯酒,但几乎所有在场的代表都和周恩来碰了杯,第二日周恩来醉躺了一天。

周恩来心里十分清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意味着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新中国现在绝对拥有了走向世界的机会。

周恩来总理

亚洲地区成了柏林会议热点话题

1954年2月,柏林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英、法、苏四大盟国再度聚首,商讨解决“东西德国统一”的问题。

在冗长而又毫无意义的辩论中,四国外长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了当时世界的另一个热点地区——亚洲。

朝鲜停战后,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战争仍在继续,美国也在继续支持着台湾,并开始插手有着丰富物产资源的东南亚地区,亚洲一时间成了主要讨论的热点。

美、英、法三国外长通过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建议,以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战争(全称:印度支.那战争,以下全部简称印支战争),并决定在当年的4月份举行。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没有和西方大国建交的情况下,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多边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国门,站上世界的政治舞台,让世界更多的了解新中国。

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十分清楚日内瓦会议对于中国的意义,他抽调国内的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集合了各方面人才的中国代表团。临行前,在中国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

“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是无法无天,什么也不怕,闹翻了也就那么回事。当然,我们谈判还不是为了闹翻,就是说那时我们进行谈判的范围小,有什么就说什么。

中国是一个大国,到日内瓦是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了,我们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1954年4月24日下午15时,周恩来乘坐一架苏联制伊尔-14专机抵达瑞士日内瓦昆士兰机场,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了有着“世界谈判桌”之称的日内瓦。

周恩来的外交风度迅速折服了西方媒体记者,各国舆论也开始把周恩来和新中国的参加,才使得日内瓦会议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

周恩来

周恩来与杜勒斯斗智斗勇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从一开始就对周恩来的到来充满了敌意,早在柏林会议期间,莫洛托夫就曾建议杜勒斯可以借着日内瓦会议的机会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会面。杜勒斯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冷冷地说:

“周恩来是谁呀?难道他加入我们的谈判阵营,就能使那些长久以来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吗?”

杜勒斯对于周恩来的敌意,主要是来自他一贯敌视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立场,再加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军队又输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些都让杜勒斯感到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之前,西方舆论对于中国的报道都是靠美国等与中国敌对国家传达的信息来想象中国的样子,大体就是“贫穷、愚昧、野蛮”。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居然打败了强大的美国,这让西方舆论对中国又产生了新的兴趣,他们非常迫切想了解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而借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契机,周恩来也获得了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机会,展现他的个人魅力,从而树立起中国的新形象。

印支战争越南士兵

在召开的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始终都没有和周恩来握手,而且他还特别要求:

“美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不得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面对杜勒斯这种强横的态度,周恩来的心里早有预料,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周恩来内心十分清楚,杜勒斯一直就想拉拢英国人来进行武装干涉印支战争。

中英“建交”

印支战争主要是法国在1946年前后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发动的殖民战争,直到日内瓦会议召开时,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反侵略战争。

到了1954年7月,越南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僵持的阶段,法国军队已经被打得有些力不从心,法军被彻底打垮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让周恩来深感顾虑的是:“如果美国此时联合英国进行武装干预,那么印支战争很可能继续扩大。”

美国为了能够武装干涉卷入印支战争,杜勒斯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他告诉英国代表:

“其实英国不需要真正参加战争,只要派一艘航空母舰过去表示支持,美国就可以全面介入印支局势。”

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地形图

令杜勒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宽松的条件,还是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断然拒绝了。通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艾登意识到中国的意志主权和利益是不能被轻易冒犯的,所以,此时的艾登也不再一味地去迎合美国,他更开始正视英国在中国的实际利益,也就是被其殖民统治的香港。

周恩来明白,在印支战争问题上,英国是可以来支持中国的提案的,但是中英之间沟通的渠道是一个问题。

早在1949年的10月1日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周恩来就向世界各国政府发送了公函。英国表示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始进行两国建交的谈判。但是,由于英国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中英建交的谈判也就不了了之。

周恩来谈判

虽然英国表面上在符和美国的施压,但艾登还是留了一手,他并没有把建交谈判的代表召回英国,而是以“代办”(仅次于大使)的身份继续留在北京。

中国也没有再派遣代表团前往伦敦进行谈判,艾登给这种情况下的两国关系起了个“半截子外交”的名字。在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前,中英一直保持着这种“半截子外交”。

直到在日内瓦会议期间,艾登又重新认识了中英之间的关系,他也终于有机会见到周恩来。艾登希望周恩来能够派人到伦敦去,继续就中英方面的问题进行会面,周恩来当然愿意满足艾登的要求,当即就指派身边的助手宦乡常驻在伦敦,而且把宦乡的身份提升为“代办”。

中国人民志愿军

写在最后

周恩来与艾登的这次谈话意义重大,也都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为中英两国关系的改善拉开了大门。在接下来的会议期间,艾登经常前往周恩来所住的花山别墅去拜访,去的次数甚至超过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被称为“去花山别墅最勤的人”。

中英关系的改善,为日内瓦会议东、西方阵营上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根据周恩来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

“失去了英国这个最佳盟友的支持,美国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单独出兵印支的。”

没有了英国代表团的阻碍,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的斗争方略,周恩来已经是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