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处死华佗真是因为多疑吗?原来曹操的格局之大无人能比

南来的北往的对华佗这个人的名号可以说是熟的比八月的西瓜都熟,华佗也因此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而不腻的谈资,《三国演义》中为关公刮骨疗伤的事迹既夸奖了关羽,也给华佗老先生留下了一个正能量的好名声。不过,在后来学者的推敲下,刮骨疗伤这件事不足为凭。但这真真假假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两人在观众眼里的威望。


但有据可循、可以拍板的是《三国志》和《后汉书》两本比较权威的书本记载了华佗医术的精湛。从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到成为司马懿的专用养生术(辅佐他成为熬死魏国三任皇帝到达人生巅峰的五禽戏),再到后来的针灸术,都被公认为是华佗的神作。而这些发明创造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文化力量。


那么华佗和曹操又有什么渊源呢?相信很多人知道他们都是安徽谯县人。他们从认识到相遇也离不开同乡拉帮结派的潜规则,曹操知道华佗这个人也是经过人们的闲言碎语知道的,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听说一件新鲜的事都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就是典型的好奇心作祟。曹操是一般人中的不一般人,也是因为好奇心对华佗才有了初步的幻想,听见了有这样一个传神的人,也想见识一下这位医学界大明星,但,他的骨子里永远是半信半疑,因为,这是他的天性—多疑


这是华佗和曹操事件的开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经常不定期的发作头疼病,头疼不是病,病起来真要命,头疼成为了困扰曹操的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曹操听说华佗的厉害,但一直并未真正见识过,于是曹操就把华佗召到自己身边,帮自己看病。华佗就用自己的针灸术暂时控制住了曹操的病情,每次治好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再到后来,曹操的头疼病越来越严重,他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离不开华佗的存在,对华佗有了更深的依赖。


不过话又说过来,华佗作为痴迷于医术研究盛极一时的名医和现代有威望的名医德行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多看病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医学造诣。但专门给曹操当医官,虽然很轻松,但这毕竟是阻挡华佗前进的绊脚石啊。华佗的理想是迈向更高层次的医学学府,钻研医学的未知领域,这些都必须通过大量实践和临床研究来解决,就这一点,单纯的留在曹操身边是不可能实现的。

华佗身居庙堂,心在乡野,他的内心是清高的。

曹操却不在乎你的清高,曹操:“你的清高值几个钱,有了家财万贯,谈什么梦想”。

从此,华佗和曹操在内心无形中谁也看不起谁。


华佗想离开,曹操不让走。你想走,除非留下你的人头,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格局就是这么大,在事业的上升阶段人挡杀人,谁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只不过此时非彼时,华佗却成了此时的彼时产物。孔融、荀彧包括华佗就成了后来曹操人生的过客。这也应了曹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是华佗和曹操事件的导火索。

那么曹操杀死华佗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曹操认为华佗欺骗了他。当时的曹操虽然在东汉政府中权倾朝野,但有很多名门望族的大臣看不起他,因为他是太监的孙子。曹操迫切需要杀人立威,尤其是那些不听他的话和欺骗他的人。不管是华佗还是孔融,只不过是撞到了曹操的枪口上,才被曹操处死,这是真正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当然,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华佗欺骗了曹操的感情,华佗给曹操暂时稳住头疼的病后,谎称自己妻子生病了回家探亲,但到了返程的日子,华佗依旧没有回来的音信,于是曹操五内俱焚,派人去查看,这一查竟然查出了华佗夫人健康的比他本人还健康,曹操听到汇报后,气的大发雷霆,糖尿病都快气出来了,于是,这位比较自负的曹老爷终究没有忍得住华佗的对于他感情的欺骗,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亵渎,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结果了华佗的生命,一代神医就此陨落

当然,曹操杀掉华佗时说了句风凉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意思就是说,你们不要劝我,也不用担心;像华佗这样的货色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可以看出曹操从内心深处是比较鄙视华佗的,认为他的死无足轻重。然而不久后,曹操的儿子曹冲重病去世了,曹操就后悔杀死华佗了,但天底下哪有后悔药可以卖。曹操欲哭无泪啊!


这就是曹操和华佗事件的结果。

至于,人们所说的曹操害怕华佗开脑颅治病,猜忌华佗想置他于死地,而杀害华佗这一说,我个人觉得还有待考究。

你们觉得呢?